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 第20章 刺史府揭彩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刺史府揭彩上(1 / 2)

贞观二十年(646年),吴赖被李世民追封为武阳侯,同年李广雄继承了父亲吴赖的爵位并兼循州刺史,统领循州一切行政事务。

唐太宗李世民同时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策,将循州州府更名为海丰县武阳,并在武阳城设立了新的刺史府。

至此武阳这座古城将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七月十五日,上午巳时。

盛夏的循州,阳光灿烂,武阳城内的刺史府热闹非凡。

武阳城内的达官贵人和百姓们纷纷来到刺史府,参加李广雄的揭彩仪式,同时也是见证新的循州刺史上任。

刺史府前,彩旗飘飘,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中。

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笑容满面,相互问候。官员们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彰显着唐朝的威严和繁荣。

百姓们则穿着朴素的衣裳,带着期待和喜悦的心情,期待着新的刺史能为武阳城带来和平与繁荣。

录事官站在登记台后,高声记录着每位来宾送上的贺礼。

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商人姜叁,送千年人参、鹿茸各一对。”

“上一任循州刺史范惟笙,送汉代莲花玉佩一对。”

“前任城主李刚,送宝剑一把。”

“商人丰贤瑞,送大米一百斗。”

“商人张益达,送绫罗绸缎十匹。”

“商人王堂德,送精美瓷器一套。”

“武阳县令田大仲,送文房四宝一套。”

“大儒史大傅,送亲自提笔书法一幅。”

录事官的声音一顿,高声喊道:

“清正廉明,刚正不阿。”

这不仅是对到场的官员们的赞颂,也是对新任刺史的期望。

当商人赵申晁的贺礼被递上时,录事官定睛一看,面上露出震惊之色,随即恢复平静,高声宣布:

“商人赵申晁,赠东晋顾恺之画作《洛神赋图》一幅!”

此言一出,现场众人纷纷转向赵申晁,议论声四起,围绕这幅传世之作的真假展开。

赵申晁一时之间成为了众人的焦点,他的礼物不仅价值连城,更彰显了他在文化上的品位与地位,也是给李广雄新官上任送上一份大礼。

随着赵申晁的礼物引起的热议,场面变得更加热闹。

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于能够拥有一幅东晋大家顾恺之的作品,都显得极为兴奋和好奇。

一些对书画有研究的文人雅士,已经开始仔细观摩,试图辨别画作的真伪。

观看此次揭彩仪式的人群中,两个身影在交谈着。

“你可真是大方,居然把一幅顾恺之的真迹《洛神赋图》交给赵申晁,现在赵申晁转手将这一幅真迹送给这个新官当贺礼。”

老者接着又说道:“他这可是借花献佛啊!”

“反正又不是真的,这只是我模仿的一幅赝品。”中年男子语气平静回道。

“那真品呢!”老者问道,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

“我当然是将它保管起来。”

中年男子从他的眼神中读出想将真迹占为己有,随后不屑一顾道:

“那可是稀世珍品,我怎么可能轻易将他送人。”

“你这模仿的技艺还真是了得,连我都看不出是赝品。”老者赞叹道。

“我有这一身本事多亏我父亲的悉心教导,同时也是要感谢各位长老的教诲!”

中年男子又缓缓说道:

“自从十三年前汪武发动入侵武阳城的战乱失败后,父亲身心俱疲,几年后便驾鹤西去,父亲未完成的使命现在将由我替他来完成。”

老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中年男子所说的使命是什么。

那是他们这个组织从建立到现在几十年来的使命。

“真是物是人非啊!老七先行一步,老大也是随之而去。”

老者眼中泛着泪光,喃喃道:

“我们这一些人中本没有血缘关系,是几十年前一道遗令将我们捆绑在一起,我也是行将就木,很快我将与他们团聚,只怕我这一门手艺将要失传。”

“严长老,您也不用太担忧,寿命长短乃是命数。”

中年男子安慰道:“您不是将手艺传授给萧堂主了吗?”

“你别提他了,我一看到他那副视财如命的模样就生气,现在他眼里只有钱财,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在正道上,这么多年早把学的东西还给我了,到时候等我离世一并埋进土里。”老者述说着。

“至于您的手艺没有人传承,如果您愿意,可以授予我,到时候我的孩子会将你的手艺传承下去。”中年男子说道。

“嗯,既然你小子想学,那老朽回去就将我的毕生所学授予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