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 / 2)

春絮做的是得心应手,柳依却不爱这些,她就喜欢豆腐做好了,随着阿爹去推着车走街串巷的卖豆腐。

小柳依面容娇俏又能说会道,总能“大娘大爷”地哄着客人来买。

嘴笨的杨天佑忍俊不禁,回去就和柳卿梧说了这事,夫妻二人还为依依像谁闹了起来。

小柳依穿街走巷,夕阳斜照在泥土路上,把她小小的身影拉长,好似长大了。

安嘉三十二年,景康帝薨,太子李曜继位,定年号为天和。封其母皇后为德淑太后。

天和元年,太后同太子合共拟旨,鼓励女子参学参商。

一时间,群臣皆反,跪坐朝晖殿前整整一天,更有大臣撞柱死谏。

然都被年轻皇帝铁血手腕制服,太后所设女子卫与锦衣卫穿梭宫廷,一具具马革裹尸抬出去,杀鸡儆猴。

当年新帝宣布大增取士名额,全国新设多所学校。

该年,杨春絮十二岁,杨柳依六岁。

夜深,各家灯火暗淡,好些人儿却难眠,对着新政私私切语。

“梧妹,女子上学,你怎么看。”

杨天佑皱着眉,翻身望向爱妻。即使蜡烛早灭,一室昏暗,只能借着寥寥入窗的银白月光,瞥见模糊的轮廓。

“佑哥,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那些有财有势人家,家里女儿也是要读书的。我自小也是学过一些,确是有大用处。如今太后恩怜天下女子,给了女子施展的机会。我们家又是两个女儿,可不得抓紧。”

“再说了,太后帮着先帝改农业筑边防开经济,天下谁人不敬着她。她做的事,到底是惠及百姓的。”

“可这,正是两个女儿,那私塾都是男儿家,咱们这又没有女私塾。”

“这还不好办,四叔不是读书人?让他将私塾办成小书院,男女隔席分坐。有四叔照看着,也不怕受了欺负。”

柳卿梧又细细同他说了这私塾办成的利弊,杨天佑是越听越认同,当即决定明日便同四弟商讨。

“好了佑哥,睡吧。”

“梧妹,长夜漫漫……”

大房商讨了清楚,可二房还纷争不休,璟哥儿上学这是肯定的,可红姐儿身为女子上什么学。

好容易夫妻俩达成共识,不让红姐儿上学。

谁知第二日就见大哥说服了四弟,两人一同进了老太太的屋子。

“娘,你看四弟也老大不小,过不了几年该取媳妇,再者也得进京赶考去。建个私塾一是给四弟傍身,二是这德性美好的名声可就响起来,这叫做实事。”

前几年科举改革,新增了品德考科,虽不记分数,但却是取士的重要考察之一。

老太太虽是重男轻女,但对女子上学一事并不反对,再加上又对自己的小儿子读书有益,更是放开手让他们去做。

四弟杨玄黄年纪轻轻便中了秀才,在小村镇上很有有名,在此坐镇的江大人也很是敬重他,听闻他要办私塾,更是将无主旧屋无偿供应。

杨玄黄却是为取名犯了难,这名字得取个有深意有好的寓意,还要朗朗上口。

杨春絮牵着杨柳依哒哒哒跑到四叔面前,扬声道

“就叫育才书院吧!取自培育人才之意。”

因这柳卿梧是大户人家的庶女,从小也是识文断字读过女学,白日闲着便教杨春絮习字念书。

杨春絮自幼聪慧且有己见,常抱着问题与四叔探讨,四叔对着这天资聪颖的娃儿更是十分喜爱。

闻言拍掌,大叫一声“好”。

大毫一挥,墨渍四溅,落在木匾上成了潇洒的四个大字——育才书院。

“阿姐,我也要去读书吗?”

“是啊,我们都要去读书。”

柳春絮拉着杨柳依的小手,喜不自胜的回了大房。

杨家并非什么钟鸣鼎食之家,但确实也是小有积蓄。

杨家大爹杨冲过世的早,祖母一人带着四个娃儿撑着家业。

好在四个孩子争气,大房杨天佑凭着卖豆腐撑过了最苦的时候,二房杨地福重新捡起了行商的祖业,三房杨平安老老实实回了不远的村里种着祖田,顺口一提,大房的黄豆正是三房那的收获。四房杨玄黄是个读书人,如今已考了秀才的功名。

“你们一同随四叔进学堂,记得要乖顺,好好习字念书。”

祖母站在门口,望着高高矮矮的四个娃儿告诫着。

“是”“是”“是”“是”几个小萝卜丁乖乖回话。

跟在四叔身后,贴着高高矮矮的墙,几个小不点晃晃悠悠往前去。

行前又过几弯,到了一处门前,土砖石垒成的墙已坑坑洼洼,墙角爬满了点点片片的绿藓,老旧的木门一推吱呀作响,门上便是“育才书院”四个大字。

“凌霄!你欺人太甚!快把我的书还我!”

“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