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三章(1 / 2)

【“而在张骞一行音信全无之时,远在东方的汉帝国又在干嘛?”

“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

“经过了六年的沉淀和学习,汉武帝刘彻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他迫不及待想要将帝国按照自己的构想进行打造。于是刘彻锐意改革,实行推恩令以阳谋大力削藩,减除帝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在军事上,继承其父的马政,要求各地广泛收集并储备良马,大力提拔年轻军官;经济上,经过景帝的富国政策留下来的余泽和自己的努力,汉帝国已经称得上国富民安。”

“因此,公元前133年,经过帝国最高统治者刘彻和重要官员的多次商议,终于上下一致决定改变对匈政策,从积极防御转为实行反击。”

“这一年,张骞使团已经出使五年,了无音讯。”

“刘彻已经等不了那遥远不知何方的同谋了,他要独自对抗匈奴。”

“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针对匈奴的伏击,史称马邑之谋,但很可惜由于消息泄露,匈奴退兵而宣告失败。”

“但没关系,就像伯牙遇钟子期,刘彻这个伯乐终于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千里马——帝国双璧。”

“自高祖到他,几代人的期望,终于见到了曙光。”

“而这一切都要源于一个女人,或者说两个女人。”】

汉帝们的心情起起伏伏。

“推恩令”“削藩”这样的关键词一出,刘彻之前的汉帝们纷纷竖起了耳朵,想知道具体是什么举措,却遗憾看着天幕一语概况。

又听到马邑之谋失败,他们不禁叹惋,再听到要细说这帝国双壁,不由大为激动,特别是汉景帝,眼睛一下噌亮,他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他的好儿子是怎么遇到这等天赐将才的,心中甚至暗戳戳期盼天幕说出卫霍出身后,他能早一步找到将他们培养起来。

卫子夫神情复杂,她知道天幕要说到她们卫家了,却不知该期待天幕能多透露些未来,还是紧张这伴随而来的难以预料的变动。凝视天幕半晌,她长叹口气,连陛下都无法左右,她又为之奈何呢。

【“这是一身份卑微的歌女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后之传奇故事。”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这是汉代流传的卫皇后民歌。”

“我翻了注解,说这首民歌是揭露封建社会一女得地,鸡犬升天,支属皆侯,外戚显贵而独霸天下。还有人把卫子夫跟杨贵妃相提并论,说什么都是女子得宠皇帝,于是鸡犬升天的故事。”

“读到这,我觉得好笑,唐玄宗怎么能跟汉武帝比?杨贵妃怎么跟卫子夫相比?更重要的是杨国忠之辈怎么能跟卫霍相提并论!”

“他也配?”】

这一连串问句下来,不提刘彻对他心爱的卫霍跟某些乱七八糟的人相提并论有多恼怒,直说唐朝被点名道姓的人有多跳脚。

“原来这唐玄宗竟是朕?”李隆基格外恼怒,一腔怒意投向太子,觉得是这个儿子不孝顺,才会给他这样一个谥号,他自动忽略是他自己做了什么,毕竟在他心中,自己这样打造大唐盛世的圣明天子怎么会做错事呢?都是旁人的错!

一旁的杨玉环脸色发白,她一心认为一定是自己寿王妃的身份被后世人知晓了才这样评价她们杨家,她只觉满心凄苦,世人定把红颜祸水的骂名都倾注在她身上,可她能怎么办?她不过一介弱女子,又怎么能对抗高高在上的天子之意?难道她想做是什么贵妃吗?她原本是正妻呀!她原本也有年岁相当的才貌仙郎啊……

想到寿王,杨玉环更是黯然神伤,她只是不想死啊,难道这也有错吗?

被同僚明里暗里打量的杨国忠却是恼羞成怒,都是外戚出身,卫霍是君候,自己可也贵为一国宰相,怎么比不上了?这也是他拿天幕没办法,要是哪个人敢这么放肆,他早让这人死无葬生之地了!

【“这一切都要从另一位女性说起——汉平阳公主。大抵是‘平阳’这个封号是有些水平的,历朝历代的公主数不胜数,可能青史留名却屈指可数。”

“而历史上却有两位平阳公主留名史册,巧的是,她们所在的王朝都是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强盛王朝,所谓‘强汉盛唐’。”

“有所不同的在于,汉平阳公主本身平平,其三嫁的丈夫是名将卫青,而唐平阳昭公主自己便是一名统兵挂帅的巾帼英雄。”

“当然,这里的主角是汉平阳公主,而她在历史上最大的成就便是将卫子夫推荐给了汉武帝,继而一拖四,为大汉输送了四张ssr人才卡。”】

“平阳?”刘启回忆了一圈自己的女儿和姐妹们,没想起谁的封号是平阳呀,倒是曹参之孙那脉不就是平阳侯吗?他忽然顿悟,现平阳侯曹奇的长子曹寿年龄合适,之前就想过让他尚主,所以,是自己的哪个女儿嫁给了曹寿,被称作平阳公主吧?

那么,按年龄、与彻儿的亲近程度,会是……阳信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