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女生耽美>在天宫反乌托邦> 第四十九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1 / 3)

@@@@@@@@@@@@@@@

姚肃锦严格来说不是“死”了,该叫“龙驭上宾”了,如果这不光只是帝王自抬身价的说法,我现在应该能在天宫碰见他这位“天君的宾客”。

开国皇帝的谥号自然是伟岸到一大长串字,庙号则简短有力——太宗,不叫“太祖”是因为他登基的时候,曾追封那个强要了他娘亲的爹为“太祖”,让他爹成了创一代,他才能是名正言顺子承父业的真龙天子。

为了让自己根正苗红,不得不往渣爹脸上贴金,成就大业,人总要做出一点牺牲。

除了庙号,他还把亲爹的尸骨从祖坟里刨出来,准备移进新修的皇陵,与自己苦了一辈子的娘亲合葬。

据说迁坟工程简陋到令人发指,就找了当地几个农民,挥着几把耕地的锄头就把事儿干了,洛阳铲都没用上。

那个年代,本来就没什么保护“文物”的意识,农民听上面说就是把尸骨挖出来,帮大户人家改改风水,也没当回事,转移时现场忙中有乱,尸骨挖出来后就被裸‘露地摆在外面,野狗叼走了几根,头骨也被踩碎了,臣工怕上面怪罪,胡乱凑了其他人的骨头拼起来,有史料记载“帝知,无问”——姚肃锦后来知晓,也没有怪罪。

有说是姚肃锦故意为之,就是要他爹尸骨无存,也有说是他焦头烂额,顾不过来,因为那时言官正在死谏,让他娘亲与“太祖”合葬?那不就是追封的皇后了吗?不行不行,于礼不合,只有原配正妻才有此殊荣,而他那个低贱的娘亲,连小妾的名分都是牵强的。

在大殿之上,看着群臣口沫横飞,个个都像是随时要一头撞死在柱子上的样子,都给姚肃锦气乐了,这些人在劝一个弑君夺位的人守礼法,是不是很搞笑。

当时原配正妻还在世,大臣们就建言献策,说应该把墓穴留着,先将“太祖”安葬是要紧事,小妾陪葬在一旁,等原配正妻……然而没等大臣们说完,姚肃锦就有了主意——三人合葬,既然原配正妻还没死,那就赐死后下葬,如此一来,可谓是皆大欢喜,遂了众卿家的心意了吧?反对者,必是舍不得“太祖”,想要追去侍奉的人,一律陪葬,门外刀斧手就位,无人再敢置喙半句。

说是三人合葬,实际上躺在主墓室棺椁里的是他的娘亲,其他二人的尸骸残缺不全,随意摆放,如同陪葬的牛马器皿一般,后世盗墓贼去了看到他娘亲躺在帝王陵寝之上,可能会以为本朝开国的是位女帝!

如果不是为了做做样子,恐怕他根本不愿意让那两个人的尸骸污染自己母亲的陵寝,史料记载:帝曾言,朕唯有母,父实乃天神,非人也。

但令人唏嘘的是,姚肃锦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了吗?在他儿子眼中,似乎他不过是重蹈覆辙。姚莫羽长在深宫,没有童年,很小就学会了懂事,备尝冷落,受人欺凌,与母亲艰难求生,他甚至要去感激一个道士。

“后会有期亦无期,黄粱一梦年华去……”史料记载,在写完罪己诏后,应天帝仍有些力气,手哆哆嗦嗦地握着笔,写下了这句话,似在缅怀流光溢彩的过去,当晚便驾崩了。

应天帝崩逝后,举国服丧,哀悼百天,但却不是死气沉沉的景象,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崭新开始有着隐隐的期盼。

新帝逸王即位后改国号,回归正途,整治瘟疫,不再妄图长生不老,并规定百姓不得私自修仙,未曾禁止,而是化堵为疏,发行官方教材书籍,指定道场、驿站等等。

从此以后,修仙之人都归国家统一管理,按级别签发证件,又将包括玉虚山在内的五座仙山封为“正宗”,自己则为众仙门的“圣主”,玩了一个政教合一,让“升仙”在成为天宫统治凡间的工具之前,首先成了帮他巩固统治的工具——姚肃锦死前不但为新帝铺平了道路,还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了出谋划策的能臣。

一边翻看司命星君那里的录薄,一边长吁短叹,后会有期……我一睡就睡了三日,人间已经过去了数年,而姚肃锦在那之后的半年内就去世了,如果真有投胎转世一说,那他现在也该学会走路了。

“多谢星君借我录薄,多事之秋,我不好再在此时下凡。”

将录薄放回原处,没人知道,其实这才是银练赏识我的真正原因——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我下意识的举动,帮他做了最妥善的危机公关。

那个堕仙虽然令人头疼,但她反而帮忙转移了天宫的注意力,不然他们追查下去,很可能会将“瘟疫”与“升仙”联系到一起去,让银练吃不了兜着走。

表面上看是“瘟疫”,病根却是帝王受人蛊惑,误入歧途,上行下效,致使修仙的狂潮席卷神州大地,老百姓沉迷仙道,一心想要当神仙,不务正业,农田荒废,疫病泛滥。

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因为人们知晓了白玉真等人在短时间内陆续修成正果,羽化登仙……

先前的“升仙”千年难有,更不可能遍地开花一下子蹦出来三个,那些驾舟出海,途径蓬莱,入昆仑羽化登仙的故事,不过是在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