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第167章 掌握南洋,就是掌握世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 掌握南洋,就是掌握世界!(1 / 2)

从南洋运来的香料,一到港口,就由大明的商家接手卖出,朝廷呢,又能从卖出去的东西里拿走一成,当作税收。

这样一来,每年码头上的船来船往,都能给朝廷带来一大笔收入。

朝廷的钱库和粮仓,自然就越堆越满了。

粮食嘛,是个国家的命根子,朝廷收上来的税粮,肯定得好好存着。

大明不缺粮食了,打起仗来,士兵的士气和力气都足。

大明银子也不缺了,上战场时,武器盔甲的打造就跟得上趟。

朱寿讲了这一大堆,郑和也在心里琢磨了好一阵。

觉得这事儿吧……还挺靠谱。

不过,虽然郑和自己觉得这事儿挺顺理成章,

但他心里有数,朝廷里那些老臣们,可不一定这么想。

正想着呢,郑和又冒出了一个新的念头。

南洋那边国家多,情况乱得很。

想要和南洋长期合作,恐怕不容易哦!

再说了,南洋那些国家,能答应大明朝的要求,只种香料,不种粮食吗?

人可以不抹香料,可不能光靠闻香料活着吧!

南洋要是不能种粮食,那不是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这样一来,南洋的人不就永远成了大明的手下小弟了吗?

毕竟,没了大明,他们饭都吃不上!

郑和想到这儿,皱起了眉头,直接就把这问题摆了出来。

朱寿听了,无奈地摇摇头,笑呵呵地说:“郑公公何必替那些没开化的野人操心呢?”

“大明要做的是,控制他们,永远地控制他们。”

“可我们带给他们什么了?大明朝种的粮食,可比南洋那土地产的好多了吧?”

“而且,大明朝不光和他们做买卖,大明朝还会保护他们,因为大明朝的大人物们,也离不了香料的日子。”

“我建议,在南洋各国设立总督区,派总督去,统一管理那些国家。”

“我们还得派老师过去,在南洋建学校,教他们读书识字,像对待大明子民一样照应他们。”

“在南洋国家建军事基地,长期驻扎军队,保护我们在南洋的地盘。”

“这对于南洋人来说,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嘞!”

“有了大明的保护,他们还在乎别的吗?”

“再说,大明又不是要去侵略他们,也不是要把他们的地盘占了,我们只是想帮帮他们。”

“是不是真心想帮他们,先不说,但南洋人确实能捞到不少甜头。”

“首先,他们连军队都不用维持了,南洋的国王,完全可以当甩手掌柜,他们还是王,只是不用那么操心了。”

“打仗,有大明的将士为他们冲在前头,经济,大明帮他们搞活,百姓,大明替他们养着。”

“怎么样?”

郑和想了想,突然笑出声:“可大明哪儿来那么多钱?”

“钱的事儿好办,到那时候,整个南洋都会变成大明的工厂,赚钱还难吗?香料的价值你明白的,放哪儿都是值钱货。”

“还有,郑公公,我以前研究过您下西洋的航海图。”

“你应该知道,有个国家叫勿斯里,挨着红海吧?”

郑和一听,心里一惊!

这小子怎么知道自己航海的路线?

古时候消息不灵通,又没有报纸电视。

虽然郑和下西洋是件大事,但也没见报纸上大张旗鼓地报导。

一个偏远地方的小官,是怎么知道的?

要知道,连朝廷好多重臣都不知道我的西洋路线呢!

郑和这时,对眼前这位朱寿真是有点儿佩服了。

朱寿这时拿起筷子,在酒水里蘸了蘸,然后在木桌上画了起来。

“你看,这里是勿斯里,你知道勿斯里对面是什么地方吗?”

郑和虽然没去过,但听过勿斯里的人说过。

从勿斯里往西走,大概三百五十里远,有个海叫做地中海。

当然,郑和更愿意叫它西海。

“我们的买卖,甚至可以做到地中海去。”

朱寿微微一笑,说:“勿斯里两边,红海和地中海,中间也就三百多里。”

“想当年,咱们华夏隋炀帝修的京杭大运河都有三千多里!这区区几百里,对咱们来说算啥?”

“我建议,挖条运河,以勿斯里为中心,咱们赚西洋人的钱。”

“大明的钱,会滚滚而来!”

“经济上的事你不必担心,金银在哪儿都是硬通货,这样的全球货币,不会轻易贬值。”

“再说,大明现在流行的货币,并不是真金白银,而是永乐通宝。”

早在洪武年间,明朝就完善了纸币体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