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游戏竞技>黑道千金的双面人生> 第21章 称霸奉宁鱼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称霸奉宁鱼市(1 / 1)

90年代初期王常业在奉宁市就有三家海鲜馆,其中丹霞区的津连渔港最大,另外两家小规模的海鲜馆也同样位于丹霞,可临近丹霞的西海是工业地区,三家饭店的海鲜供货一直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当时的奉宁鱼市也是拉帮结派,很分散,菜市场摊位的海鲜通常价格很高,所以王常业一般都会安排手下到昱连县海域或是南下去滕北市海域直接从渔民手里买,后来津连渔港的生意越做越大,分散从个体渔民手里进购海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直到93年,王常业经过批准后承包了昱连县海域,这才有了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后来他又将津连渔港扩大了规模,重新搞了装修,而且在丽都和泰平又各开了一家新的海鲜馆。如此一来供货需求又增大了,而且丽都和泰平两地与昱连县相隔较远,中间整整隔了一个丹霞区,昱连县海域显然不能成为津连集团唯一的货源地。丽都、泰平、长桥三地的海鲜货源一般都来自滕北,因为它们之间离得很近,供货方便,然而那边有他们鱼市自己的规矩,这显然不是王常业所能控制的。杜孝勇也正是经过了深入的调查后才摸到了王常业的软肋,他企图用自己的智慧,借助王常业的势力,将丽都、泰平、长桥三地的鱼市江湖收复到津连集团统一管理。

长桥湾位于长桥区、丰泽新区和腾北市三地交汇处,长桥湾海鲜市场就是海鲜从滕北流入奉宁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奉宁市海鲜的其中一个关口,现在北边的昱连县已然成为了津连集团的地盘,只要控制住长桥湾海鲜市场,整个奉宁市的鱼市就控制住了。杜孝勇发现在长桥区有几十家海鲜馆,但规模都不算大,而且没有太多的背景,于是他找到曹敏商议着,让王常业出资,尽可能把长桥区的海鲜馆都收购过来,垄断整个长桥区的海鲜馆。其实按照王常业最初的想法,作为一个商人,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况且他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和野心,在原有三家店的基础上又在泰平和丽都两个商业密集区开两家海鲜馆便是稳中求进了。长桥区商业落后,那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海鲜馆也多是薄利多销,去投资它们根本划不来。可他却没想过正是这几十家店却决定着腾北市渔业半数以上的收入。

在曹敏和杜孝勇的说服下,王常业最终还是同意了。短短两个月时间,津连集团花高价将长桥区所有海鲜馆全部顺利收购过来。当时奉宁市很多生意人听闻津连集团这一举动后,都笑它是冤大头,做了一桩不伦不类的买卖,但他们却不知这背后的算盘旨在统一整个奉宁鱼市。长桥区所有海鲜馆被收购以后,也不装修也不营业,而是直接放在那晾着。奉宁市本地人或者是外地来的游客想吃海鲜,都会跑到丹霞、泰平和丽都三区,久而久之王常业的餐馆和昱连县海域的渔业生意就更加红火,反之“南边无鱼”,长桥区没有一家正八经的海鲜馆,长桥湾海鲜市场几乎要黄铺子了,这可要了滕北市鱼贩子的命了。

在滕北也有它们自己的江湖和帮派,其中就有以贩卖海鲜为生的,我们暂且称它为“渔帮”吧。被津连集团断了财路的渔帮有些气急败坏,他们几次带人踩过奉宁的地界,故意到这边来找茬。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更何况王常业在奉宁的势力岂能是一般的地头蛇。渔帮几次都被王常业的手下打了回去。他们自己也自知理亏,就不敢再胡来了,可眼见没了市场,无奈之下渔帮的头目约王常业和谈了。即是来求和,已然就是战败一方了,此时津连集团便掌握了主动权,渔帮想要市场,津连集团可以给,但条件是津连集团的人要控制整个长桥湾市场,以前渔帮在这的摊位全部要撤出去,以后海鲜从滕北进入奉宁,价格和需求量都要由津连集团来定。渔帮为了生存,也只能答应了条件。这样一来就完全解决了长桥湾海鲜市场海鲜价格高的问题,价格一控制住,对津连就是一笔巨大的长久增收。

最终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津连集团垄断了全奉宁的海鲜生意,长桥区之前收购回来的海鲜馆都重新装修,重新开始营业。在杜孝勇的提议下,王常业不仅仅再做餐饮和生鲜海鲜,又在全市开了多家海产品专卖店,类似鱼干鱼片,贝类罐头专售等等。在当时的奉宁,王常业成为了当地不折不扣的“海鲜大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