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女生耽美>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96章 弹章如雪又如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6章 弹章如雪又如何(2 / 3)

使藩镇,权力肯定比明朝的大,尤其是朱棣以后的大。

但是,他加了条关键的条件,那就是不得分封在内,只能分封到边疆,且还有代代推恩这条。

这样就算边疆分封有藩镇节度使一样权力的封国,但每过一代就会减弱,一个亲王国,下一代可能就是十几二十个郡王国,地盘还是那么大,军队也还是那么多,那势力自然小的多。

第二代时都是亲兄弟,可能还比较团结,但两三代之后,那可就会各打小算盘了。

如果能够不突破这两条限制,那李世民真要搞分封制,其实对大唐也没啥威胁。

当然,不怕政策不好,就怕政策走样。

真要是将来走样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诸卿觉得如何?”李世民问,他心里其实对那条只能分封到边疆蛮荒的限制很不满。

皇帝真正心思其实是想把如今的都督府,渐渐改成皇子封国,实行汉代一样的郡国并行制度。

不过他没急着表态。

先要争取大臣们都支持封建,然后再来谈细节。

可宰相魏征一如继往的还是站出来反对了。

“陛下,隋末大乱,民生凋敝,如今大唐立国不久,百业待兴,如果再施行封建,分割天下,国家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预料。”

礼部侍郎李百药就更不客气了,直接说帝王有没有天下,跟天下能有多久,那都是天命所定,跟封不封建没关系。

天命注定当天子,哪怕出身亭长的刘邦,也还能成为天子。要是天命注定要亡国,那如秦二世、隋炀帝等再怎么折腾,也不是逃不过二世而亡。

这天命注定大唐当兴,所以隋末那么多枭雄起兵,但最终还是大唐得天下。

这两人带头反对封建,马上也有不少人附议,觉得眼下推行州县制最好,要是再行封建,无疑是倒退了。

中书侍郎颜思古站出来支持封建,“陛下,臣以为周朝封建之制,与汉代郡国并行封建之制,其实给诸侯国权力太大了,

倒是这海东明朝太祖所制订的这个封建制度,倒挺不错,皇子封藩,镇守边疆,世代承袭,代代推恩,分封锡土,列爵临民,能够稳固边疆,屏护中央,

中央有乱,边镇藩王也能勤王护驾。”

萧瑀则认为要行分封,那就一步到位,必须跟汉代一样,直接建诸侯国,给予真正封国之权,而且诸侯国应当跟朝廷一样,由朝廷册封其嫡长子为诸侯国世子,将来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国,代代相传。

但诸侯国中的主要国官,应当由朝廷选派。

殿中一时争执起来。

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照例没马上表态,倒是萧瑀魏征等争个不停。

李世民一直沉默不语。

看的出,事情发展没如他期望那样,这让皇帝有些失望,心中的想法也没再说出来。

不过李世民是个很厉害的君王。

等众人争的不可开交时,他出声制止。

然后不再讨论此事。

“中书令之职空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总这样也不合适,朕考虑许久,决定拜温彦博为中书令,不再兼御史大夫,专心主持中书省事务。

御史大夫一职,便由太子少师宋国公萧瑀接任,加参议朝政衔。”

这是萧瑀在贞观朝第三次拜相了。

这位在武德朝做过六年中书令,三年右仆射,然后贞观朝做了一年左仆射,还是两上两下。

现在第三次复相,改御史大夫。

吏部侍郎刘林甫迁中书侍郎。

芮国公豆卢宽、黎国公温大雅拜黄门侍郎。

给事中马周,转中书舍人。

蒲州刺史郢国公宇文士及,授右卫大将军,出任凉州都督。

遂州都督莒国公唐俭召回朝拜礼部尚书。

驸马柴绍出任蒲州刺史,加左领军大将军。

韦挺迁治书侍御史。

李世民不谈分封,改来了个人事大调整。

朝中分封制的坚定支持者萧瑀贞观第三次拜相,而同样支持封建的豆卢宽、温大雅两人也进入门下省为黄门侍郎,同样支持封建的温大雅的兄弟温彦博更是拜中书令。

就连武德功臣唐俭都召回朝中拜礼部尚书了。

而宇文士及、柴绍也都再次重用,这两人其实也是支持分封的。

众人中,也就刘林甫和马周这两个,是明确反对分封制的。

武怀玉记得豆卢宽和温大雅,正是礼部的前两任尚书,因事去职,现在成了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品级虽不如礼部尚书,但论实权,可不比礼部尚书低,黄门侍郎那是三省之一门下省的次官,权力极重。

比如王珪就是由黄门侍郎直接拜侍中的。

姐夫马周由给事中转中书侍郎,品级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