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武侠修真>典藏节目:对话古今,我震惊全华夏!> 第149章 此情此景,没酒可不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此情此景,没酒可不行(1 / 2)

“那是白帝城!那是天姥山!”

“还有那边,那座山是终南山!”

“你们看这边这个!这是黄鹤楼!”

“还有那个,白雪皑皑,是峨眉山!”

随着画面的不断闪现,华夏大地上一个个为人们所熟知的风景名胜依次出现。

他们探峡谷,见平原。

渡黄河,踏大漠。

登雪山,攀高峰。

不过短短的几十分钟,莫晨便已带着李白看遍了华夏大地。

那些地方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亦留下了那些名传千古的华丽诗篇。

白帝城外,李白泛舟而过,高呼: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姥山下,李白纵雪而行,登顶高歌: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黄鹤楼上,李白栏杆拍遍,极目远眺。

看着那滚滚长江东逝水,他忍不住发出长叹。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看着这不断变化着的美景,诗性大发,他口绽莲花,开口成诗。

真就是应了那句话。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峨眉山岳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一首首名篇,就这么从

李白口中说出。

这见景成诗的本领,看得莫晨是目瞪口呆。

或许在观众们看来,这是节目组的有意为之。

即提前根据李白生前留下的诗句来进行背景布局。

但是只有莫晨才知晓,这可都是真正的李白在实地见识过这些美景后,直接脱口而出的千古名篇!

诗仙之才情,如此可见一斑!

以前总有人说,李白一生写过那么多诗,他自己到底会背几首?

不少人认为他估计背不出来十首。

这也许只是大家对于学生年代,被李白古诗所支配后的小小怨言。

可是现在看来,这却是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李白的诗仙之名。

在今日见到他随随便便就能吟诵千古绝句之后,莫晨的心中对此有了自己的答案。

李白对自己的诗,估计能记住五首就算多的了!

这倒不是他对于他记忆力的贬低,也不是觉得李白作诗只是酒后胡言。

他这是对于其诗文才情的肯定!

寻常诗人作诗时,他们对于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字都得反复推敲一二。

就像“推敲”这个词的来源一样。

据传唐代诗人贾岛在作《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

对于“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反复斟酌,并与文学大家韩愈多加讨论后才敲定了此处到底该用何字。

这便是其他诗人对于作诗的考究。

而李白则完全不一样,对于作诗,他

是完全无须考究推敲什么的。

那些华丽词藻自然而然的在他脑海中,就以最优解的形式排列成行,完全无须再思考什么。

他随口说出的诗句,便是别的诗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千古名篇。

什么叫做天才,这就叫做天才!

此时,看着醉心于美景的李白,莫晨突然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段话。

“李白写过那么多首诗,他自己会背吗?”

“像李白那么洒脱不羁的人,估计写完就忘,放不下的是我们俗人自己。”

对此,莫晨会心一笑。

不知不觉间,他竟然又被李白给上了一课啊。

画面再变,此时莫晨两人,已是来到一处城池的外面。

“贤弟啊,你今日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能在一天之内就览尽大唐江山!”

“哈哈哈哈哈!如此奇遇,白不忍要作诗一首啊!”

见李白又要开始,莫晨忙上前劝道:

“白兄,够了够了!”

“你今日已经作了很多诗了,那些诗都足以流传千古了,咱现在暂且休息一下。”

其实莫晨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

那就是咱再这么作下去的话,只怕会勾起广大观众们学生年代时被您支配的恐惧了。

“流芳千古?哈哈哈,贤弟你可真会说话啊。”

“不过随口一说的诗句,哪里担得起流传千古的名头?贤弟过誉了。”

“白虽心高气傲,但亦有自知之明!”

“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