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5章 新登陆器(1 / 2)

最新网址:bixiashenghua京城。

航发委刚刚结束了为曙光三号的庆祝,林炬就急匆匆地飞过来要求召开常委会。

由于大佬还带了几个人去华阴,到场的人数不多,暂时是佘院士主持大局。

“小林,这么突然地开会又要确定什么?什么事这么急?”

佘院士这几天为了航天局上下的事情非常忙碌,现在还打着哈欠。

“我希望尽快把月球轨道登陆器确定下来,原来的合作方案已经不满足未来需求,应当放弃。”

“噢?”

佘院士一挑眉,新的可重复使用登陆器五院已经开展了两三个月研究,即将进入具体的工程设计阶段,现在打算推翻?

“基地认为对于未来的月球大规模建设,这种小型tv完全不够用,火箭构型也很不利于设备运输和装载,我们从那个东西上简化了一种构型。”

林炬打开了投影仪,佘院士马上就认出了上面的想象图是什么了:xn90,但现在ppt上面写的代号是“xh40”。

“xh40(hydron:氢)登陆飞船,空重40吨,采用腹部4台和尾部2台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采用气尖工作模式真空比冲470秒;

最大起飞质量350吨,上行有效载荷220吨,下行最大载荷180吨;

宽度23米,高度39米,内部货舱最大高度75米。”

佘院士还知道xn90这个秘密项目对xh40的外观并不算太意外,但其他人可不知道,突然看到这个与主流航空器完全背道而驰的东西都瞪大了眼睛。

过了好半天,才有人不太确定地开口:

“林副委员长,这个…xh40,是不是有些太激进了?”

“嘶,三年前有部电影…我想起来了,叫《星际穿越》,里面有个登陆器和这玩意很像,好像也是塞式引擎。”

“470秒的气尖发动机和063的运载系数确实很好,但这自重有点高啊,干质比超过10了…”

其他几个委员自发地就讨论了起来,佘院士震惊了一下也慢慢想到了这种设计的一些好处。

首先是着陆姿态,传统登陆器发动机部分安装在尾部就会导致载荷部分位置太高,人员爬上爬下还是小问题,但大型设备就比较麻烦了。

xn40就不一样,落地以后尾部或者侧面的舱门一开,用小车一推就能轻松弄出来。

另一个优势是货舱尺寸方方正正效率更高,按照着陆视角来说宇航员也更加适应。

当然最重要的是强大的运载能力,上下行都有近200吨的运载能力,传统登陆器完全不能比,6台又省体积比冲又高氢氧发动机都安装在外部也不挤占飞船内部空间,竖直方向100吨的强大推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佘院士靠近林炬,小声问道:

“xn90有眉目了?”

林炬:“发动机还得等明年,但是飞船的样机应力测试已经差不多搞定了,这个是简化缩小版,因为不需要大气层起飞制造难度和价格都要便宜得多,就当先造两个验证机练手。”

“那xh40多久能造出来?”

“11月吧,发动机和tp25的气尖部分一样,改改马上就能用,机体也可以抄90的设计,实际上基地现在已经开工了。”

好家伙,这边还没个结果基地就已经开工建造,新远的效率确实一如既往地高。

这个时候其他委员也讨论地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些疑问。

一名一院的专家举起手:

“既然xh40采用液氢液氧燃料,那如何解决液氢长期保存中挥发以及沸腾的问题呢?

我想它应该是要在轨道长期驻留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林炬:“我想各位应该知道航天界的一个概念,零蒸发存储技术。”

委员们点点头,任何使用低温燃料的航天机构都对这种设想很有兴趣。

“那我现在要说的是,新远已经解决了这项技术,首个零蒸发液氢贮罐已经安装在了‘乌兔’空间站的燃料舱段上,并在过去半个月的运行中表现良好。”

看到委员们难以置信的目光,林炬咳了声继续道:

“我们还没有申请相关专利,但对航发委内部开放定制,这项技术由谢廖夫组织研发,也是在前不久才刚刚成功,希望大家尽量保密。”

佘院士想了想,动力、机体、燃料存储都差不多解决了,还有个比较重要的是控制…新远的智能技术不用怀疑,这么一看xh40意外的成熟?

不过其他人更惊讶的是不声不响冒出来的零蒸发存储技术,这个概念从上世纪一直延伸到现在,很难相信轻易地就被搞成了。

能长期存储液氢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这两年航天界最火的燃料组合是液氧甲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