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大明:我爷爷是朱元璋> 第一百六十三章:恩威并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三章:恩威并施(1 / 2)

杨士奇感动地拱手说道:“”如此,那就劳烦殿下了。”

朱雄英笑道:“不必客气,举手之劳。”

闲谈片刻以后,朱雄英让朴狗儿留下了杨士奇目前在京师居住的地方以后,领着徐妙锦离去了。

别过徐妙锦以后,朱雄英携带着朱允炆回到了坤宁宫。

马皇后迈步走来,轻声问道:“你们哥俩可曾用过饭了?”

福清噘着嘴说道:“母后,您眼里只有他们哥俩。”

马皇后笑道:“这不是没来得及问你吗?”

福清做了个鬼脸说道:“您就是偏心。”

迈步走来的朱元璋哈哈大笑道:“丫头,你呀,可是姑姑,还和你侄儿争风吃醋不成?”

福清拥入朱元璋的怀里,撒娇道:“爹,人家就是闹着玩的。”

随后朱标也来了一屁股坐下以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改革的事情,还真的是难以推行下去啊。”

朱元璋松开福清问道:“有人阻挠?”

朱标轻声说道:“其实百姓们对于改革的事情拍手叫好,唯有那些地方官吏办事太过拖沓,政令下达以后,迟迟不动,简直令人气愤不已。”

处在一旁的朱雄英脱口说道:“爹,你可是太子,一手棍棒,一手糖,难道不懂吗?”

朱元璋问道:“大孙你什么意思?”

朱标也问道:“你有办法惩治那些不作为的官吏?”

朱雄英耸耸肩说道:“棍棒加糖,指的是一种奖励与惩罚并存的激励政策,是指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官吏朝廷所要求的行为,你们应该听过一个古老的故事,要想让毛驴前进,就在它面前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木棍在后面驱赶它的道理吧。”

朱雄英话落下以后,处在一旁的朱允炆那是惊呼不已,这样的办法简直绝了,恩威并施呀。

难怪兄长不用去上大本堂,如此的聪敏,还学什么呢?

压根没有先生能教的了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一声说道:“太子呀,咱看用不了几年你就可以接替咱的位子了。”

朱标诧异地说道:“父皇您春秋鼎盛,身强体健,为何要儿臣登基?”

朱元璋欣慰地看着朱雄英说道:“你儿子太强了啊,咱不退位,他成不了太子,也就无法协助你处理政务。”

朱标恍然大悟地说道:“其实孩儿觉得,等英儿再大一点,也是可以参与朝政的,父皇您也不必退位。”

朱元璋挥手说道:“太子呀,咱大明立国至今不过十载,但是咱对你的培养可有十五载了,这些年你随着那些先生也学了不少东西,性子上多少有些优柔寡断,但是近来你的性情多少发生了些改变,这些咱都看在眼里。”

:“以前呢,咱认为你性子太软,恐怕镇不住那些武将。但是现在,咱没有后顾之忧了。咱的大孙也好,允炆也罢,都是挺不错的孩子,大孙呢,虽然不喜读书,但胜在聪敏,又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常常帮着朝廷解决了不少的事情,允炆呢,虽说年纪小,可胜在用功读书,到时候也能做个贤明的王爷,镇守一方咱也是放心的。”

:“所以呢,目前而言,咱对你,对大孙都是很满意的,你想想历朝历代开国帝王,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是多么的费劲,汉高祖刘邦当年虽说册封了汉惠帝刘盈为太子,但总认为刘盈仁弱,常常有更换太子之心,结果群臣不同意,吕后也谏言不同意。”

:“隋朝时隋文帝罢免了杨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杨广,结果隋二世而亡,唐高祖立李建成为太子,结果功勋卓著的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建立大宋,然而没来得及立太子就离奇去世。”

朱元璋看着朱标说道:“咱给你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开国之君的太子并不是好做的。所以你要明白咱的良苦用心,以前,你总认为咱杀心太重,可你也不想想,这大明的天下,咱总是要交给你的,如果咱把那些嚣张跋扈的人留给你,你该如何处置?”

:“现在呢,咱放心了,你性子多少也有点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优柔寡断,再说,还有咱大孙在背后给你出主意,咱大明步入盛世,恐怕也不远喽。”

朱元璋话落下以后,马皇后给朱允炆递上一小碟糕点说道:“瞧把你美得,也不看看俺大孙是谁培养的。”

朱元璋咧嘴一笑说道:“自然是妹子你喽,你给咱培养了一个好皇子呀。”

马皇后笑道:“你明白就好。”

马皇后话落下以后,朱雄英看着朱标说道:“爹,今日孩儿与允炆去参加了一个诗会,发现了一个人才。”

朱标问道:“你说的是谁?”

朱雄英脱口道:“泰和人杨士奇,此人虽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在泰和一代负有盛名,爹你不妨把他招致麾下,协助你处理改革的事情。”

朱标轻声说道:“如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