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大明:我爷爷是朱元璋> 第一百三十五章:博弈宋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五章:博弈宋濂(1 / 2)

李坚离去以后,朱桢也来了。

朱桢向朱雄英汇报了目前玻璃作坊建造的情况,说是熔炉,火炉等等都在着急火燎的建造之中,所需要的的工人也 逐步招募到了,估计最迟在这个月底就可以建造出来。

关于水泥作坊和玻璃作坊的事情,朱雄英并不着急,毕竟事情总是有个过程的,再着急也无济于事。

等到处理完这些琐事以后,朴无用引领一个年纪大约在十三四岁的少年而来。

朴无用说道:“殿下,皇爷让奴婢引着宋慎前来拜访您。”

宋慎不卑不亢的拱手说道:“在下宋慎,见过皇孙殿下。”

朱雄英挥手说道:“不必客气。”

宋慎落座以后,朴无用就离去了。

历史上的宋慎原本应该有个好前途,然而随着胡惟庸的事情被揭露以后,宋慎也因为其爹宋璲与胡惟庸来往过密,被牵连其中。

其实要说宋璲与胡惟庸到底有何关系,其实也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要知道胡惟庸可是文臣之首,朝中那个官员与其又不来往呢?

在流放的途中,宋濂死去,宋慎与其父宋璲也因病而亡,当然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也并无记载。

宋慎的家学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他的爷爷可是浙东四大才子之一呀,其爹宋璲也是太子宾客,即便是不给自己做什么伴读,他也是前途无量的。

当然只要是宋璲不作妖,宋家飞黄腾达应该是没问题的,但可惜呀。

朱雄英看着宋慎说道:“以后你就是我的伴读了,其实不瞒你,我对那些经史典籍可不敢兴趣呢,你可别笑话我。”

宋慎拱手说道:“能写出梁祝,白蛇传,又作出临江仙等诗词歌赋的人,在下可不敢笑话,反而很敬佩殿下的文学造诣。”

朱雄英哈哈大笑一声,挥手说道:“见笑了,其实也是闲来无事,赚点钱而已。”

宋慎说道:“其实在下很佩服殿下,虽然贵为皇孙去做行商这种事情,但是殿下赚来的钱用在了救济灾民上,这让在下不得不佩服。”

朱雄英说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孤身为皇孙,能为百姓做点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以后你随我时间久了,也就知道了。”

宋慎笑道:“在下虽然读了些书,但与殿下做的这些事情,比起来相差甚远,也希望以后能帮助百姓,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朱雄英说道:“看来我们是有共同的目标呀。”

抬头看着宋慎,朱雄英继续说道:“你与刘廌一样家学渊源,熟读经史典籍等,希望以后我们能一起为百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宋慎拱手说道:“在下领旨。”

此时的朱元璋与宋濂,刘伯温两人谈笑自若。

当年朱元璋尚是吴王时,宋濂与刘伯温就主管着王府的一些事情,公文往来,招令传递,战前的出谋划策,战后的伤兵马,钱粮,武器铠甲等折损等等统计事宜。

朱元璋拍着大腿说道:“回想起往事,历历在目,那时候咱们意气风发,誓要推翻元廷,每一战都打的天昏地暗,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好在有你们这些谋臣运筹帷幄,咱们才能灭了陈友谅,灭了张士诚,推翻蒙元,建立了大明,你们都功不可没呀。”

刘伯温说道:“其实圣上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赢得了民心,而不管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前元都失去了民心,加之麾下将士们同心协力,这才有了大明。”

宋濂说道:“圣上建立大明,离不开将士的骁勇,也离不开百姓们的支持,当年魏徽就曾告知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失去民心的话,任何朝代都不会存之太久,望圣上思之呀。”

朱元璋点头说道:“你们的建议,咱自然会放在心里的,这次呢,把你们两人的嫡长孙留给咱大孙,就是因为咱信得过你们。如今呢,咱大孙虽然年仅八岁,但却做了不少的事情,赚了不少的钱,也给朝廷做了不少的事情。”

宋濂说道:“无论如何,书还是要读的,我们读书呢,不仅仅是陶冶情操,也要从其中明白,历史的兴替,明白身为皇子,或者是帝王要避免出现那些错误……”

宋濂的话尚未说完,朱雄英与宋慎联袂而来。

朱雄英指着宋濂说道:“还不速速前来拜见。”

朱雄英弯腰行礼道:“晚辈朱雄英拜见宋学士。”

朱元璋打趣道:“宋先生刚才批评你旷课,不读书呢。”

朱元璋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原以为朱雄英要辩解两句,谁知朱雄英直接认怂了,脱口说道:“是我的错。”

刘伯温轻轻一笑说道:“这可不像殿下的风范呀。”

朱雄英盘腿落座,轻声说道:“先生,宋学士面前我可不敢辩驳,不然宋学士三言两语,就把我批评的体无完肤,我不是自讨苦吃吗?”

刘伯温说道:“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