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女生耽美>大宋小国舅> 第三百七十一章 美食天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一章 美食天堂(1 / 2)

衙门后院,朱玉平引着赵桓和皇后朱琏,一起到了后院。

最先映入眼前的,是一个石磨。一个老妇熟练地将清洗干净,切碎的红薯块放入石磨中。

一头青驴被蒙上了眼睛,围着磨盘不断的转动着。老妇的手非常灵活,拿着一个扫帚不断的把切碎的红薯块扫进磨盘内。随着磨盘的转动,红薯水浆不断的流出。

下面是一个筛子,筛子上是一个包袱。磨好的红薯粉,落入筛子中进行浆水分离。这看的,赵桓直瞪眼睛。

其实这都是一些最为寻常不过的百姓生活日常,可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赵桓来说,却是从未所见的新鲜事了。

“玉平,这是何物?”赵桓奇怪的问。

朱玉平只好耐心地解释:“回官家,这些正是红薯煎饼的制作过程。这些石磨还可以把玉米、小麦、花生之类都可以磨成粉,待会儿官家您便看到了。”

一个小小的石磨,极大的引起了赵桓的兴趣,他招了招手,一旁的陈琳慌忙搬过来一把椅子。

赵桓就坐在石磨旁边,看着那个老妇在劳作。

很快,这些红薯粉便进行了浆水分离。紧接着,一个鏊子就被两个壮汉抬了过来。然后,由另一个农妇来帮忙,用箩筐拿来了一些细草。

没错,想要烙好一张煎饼,火候也是非常的重要。不能用大火,要用细火。细火也是有讲究的,不然容易返青煎饼不熟,反之火候太大容易焦糊。

细草在鏊子底下燃烧,先用抹布蘸一些菜籽油将鏊子表面涂抹一遍。然后老妇把磨好的红薯粉团成半个篮球大小的团子。随着团子在鏊子上的不断翻滚,一个圆形的煎饼就此成型。

然后老妇把团子放进了木盆,再用一个木片在鏊子上不断的打磨。随着鏊子边角煎饼的卷起,老妇一伸手便把煎饼揭了起来。

刚出炉的煎饼冒着热气,香气扑鼻。朱玉平走过去,那老妇慌忙起身:“小国舅。”

朱玉平摆了摆手示意:“孙大娘,这张煎饼卷起来给我。”

老妇施了一礼,应了声后先是把煎饼折叠了起来。然后,递到了朱玉平的手里。

煎饼犹自冒着热气,朱玉平将煎饼撕成两半。给了皇帝赵桓,和皇后朱琏一人一半。

味道确实是闻起来很香,红薯的香甜使得赵桓忍不住咬了一口。然后,赵桓的眼睛就亮了:“美味呀!”

一旁的皇后朱唇轻齿,轻轻的咬了一口跟着点了点头:“唇齿留香。”

万修齐微笑着说道:“这些煎饼,储存得当的话,可储存半年之久。”

赵桓愣了一下:“什么,你说什么,半年?”

万修齐点了点头:“是的官家,百姓们做过实验。储存得当,可达半年之久 。”

这并不是夸张,这种没有了水分的煎饼。如果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得好的话,最长确实能保持半年的样子。

赵桓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若是、若是充作军粮的话”

朱玉平接着说道:“充作军粮的话,不必蒸煮,洒水即可食用。大牛二虎,你们过来。”

朱玉平身边的狗腿子,去了后院的厢房中。不多时,二人搬过来一摞煎饼。

朱玉平揭开包袱,对着赵桓说道:“官家请看,这些煎饼都是三个月前烙好的。”

然后,旺财递过来一个饭帚还有一个水盆。朱玉平用饭帚蘸了些水,然后撒在了煎饼上。

原本坚硬的煎饼,登时变得柔软起来。紧接着,朱玉平学着老妇的样子,将煎饼卷了起来。

赵桓接了过来,这是三个月前烙好的煎饼。味道自然不如现做的,不过用以果腹绝对没问题。

若是发动战争,这些煎饼充作军粮,可以极大的节省士兵的时间。

要知道,在战场上时间能够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军中的伙夫们,等到大军歇息的时候,便忙着埋锅造饭。

军中的粮食,其实和猪食没什么区别。能够吃饱,就算是奢望了。

每到一地,需要用大锅煮饭。而有了煎饼,可以作为急行军的干粮。这东西容易储存,而且红薯产量巨大。

更重要的是,煎饼比寻常百姓们耕种的杂粮粟米之类,要美味的多。

一旁的万修齐低声的提醒:“官家,煎饼其实不是这么吃的。”

这下不止是赵桓,就连皇后朱琏也愣住了:“不是这么吃?”

万修齐点了点头:“煎饼,万物皆可卷。就像是火锅,万物皆可涮。城北是小国舅制作出来的美食天堂,官家和娘娘想必也没有吃过火锅吧,您该去尝尝。”

火锅,据说是发明自与元朝。传闻成吉思汗打仗的时候,有一次突然饿了。便命令伙夫必须尽快做好饭菜,否则军法从事。

伙夫大为的焦急,一方面煮肉时间太长来不及。二来大汗必须尽快用餐,情急之下的伙夫便把牛羊肉切成了薄片。然后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