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75 章 送行(1 / 2)

常知县带着捷报造访二桥村过后不久,谢家即被源源不断上面说亲的媒婆所攻陷。

与此同时,崭新的状元牌坊树了起来,官府出钱,全村出力,速度之快无与伦比。

从今往后,但凡来到二桥村的外乡人,第一眼就能看到这座非同一般的状元牌坊。村民们每每路过,都不由挺直了腰杆。说到底,出了一位状元,是全村人的荣耀。

要知道,一开始县里和镇上都争着要将状元牌坊建在他们那里,若非老徐氏惦记着老伴葬在村里,想让地下的老伴能日日看见孙子的状元牌坊,煮熟的鸭子就飞了。

风光的背后,包括谢柏在内,全村的孩子再次惨遭“别人家孩子”的无情拷打。见过老徐氏婆媳俩的高光时刻,纵然都知道谢拾的成就非一般人所能达到,“望子成龙”的飓风依旧不可避免地刮了起来。

事实上,小小二桥村只是缩影。

全县,全府,全省,乃至全国,随着谢拾六元及第、大魁天下的消息传遍四方,他农家子的出身以及仅仅十八岁的年龄也传遍四方,宛如巨石投湖,轰动可想而知。

余波一时未平,天下无数寒门学子深受鼓舞、无数学子的父母师长大受震撼……受影响最大的襄平府学,学习氛围都大为不同。有人或许一时振奋,久之重归懈怠;有人则做到持之以恒,最终鱼跃龙门。

这些后话都与目前的谢拾无关。

乔迁新居次日,姚九成坐船回襄平。

谢拾、徐守成与张宥相约来为他送行。与他一道回去的还有几位同乡的落榜举子,约好了一起回襄平,路上也能互相照应。

东方既白,红日跃千山,映得河水似泛金波。清晨的通州码头上已是人流涌动,大大小小停泊的舟船在黎明中苏醒过来。

“……好了,不用送了。”随从先一步抬着行囊上了船,姚九成与谢拾三人道别,“子宽,知归,你们的家书我都有好好收着,一回襄平便替你们捎回家去。知归你给家人买的物事我也会送过去的。”

谢拾与张宥都只随口道了一声谢,彼此的交情摆在这里,千恩万谢就未免客套了。

倒是徐守文,闻言状似懊恼地一拍巴掌:“这么说岂不是只有我什么也没捎带?一时糊涂,错失支使姚子高的大好机会!”

他边说边痛心疾首地摇头。惹得姚九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谢拾与张宥都笑起来。

“……师兄可算知晓失策了罢?”谢拾顺着他的话玩笑起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劝师兄好好珍惜,趁船未开赶紧支使子高一回,往后便再无这等良机了!”

“是极是极!”张宥也跟着附和。

“有道理。”徐守文一本正经地点头,“既然如此,拜托子高替小师弟捎信时,顺便替我往隔壁徐家村走一趟,传两句话。”

相较于外来户的谢家,徐家是村子里的“大族”,徐衡固然已经入京,依旧对族中多有关照,甚至特意往族中寄过银子托族长置

办族田,资助族中家庭贫寒的学子念书。徐守文拜托姚九成的事倒是简单,就是看看置办族田助学之事有没有落实。

“你们几个……”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姚九成哭笑不得,嘴上笑骂了两声,却没有拒绝。

事实上,姚九成几年后还要再度赴京赶考,谢拾言下之意,下回他定能高中,几人自然也就没有趁他返乡帮忙捎信的机会了。而张宥与徐守成话里话外都是赞同。

隐藏在玩笑中的祝福与鼓励,他自然听得明白,姚九成脸上隐隐流露出一丝感动。

曲有终时,宴有散时,话有尽时。

船上隐隐传来催促之声,这次真不用送了。姚九成再次与三人道别,转身走上甲板。悠远而宁静的箫声突然在身后响起。

船已开离码头,他回身望去。

烟波浩荡,北风萧萧。谢拾不知何时解下腰间洞箫,抵在唇边吹奏起来。碧的萧,红的唇,乌的发,月白的衣衫,朝阳在他身上镀上金光。渐渐远去的舟船上,一双双目光闻声望来,将这一幕映入了眼底。

……

徐师兄,子宽,接下来的大半日你们可有打算?不如一游???[”

船已行远,谢拾三人折返皇城,路上谢拾想到离正式履职好歹还有几天假期,今日又是一大早就出了门,剩下的大半日何不找个地方消遣消遣?难得来了京城,此前精力几乎都用在备考上,游玩都不尽兴。

不料徐守文却在意动过后拒绝了。他表示家有幼子,什么都不如自家儿子好玩。

“……”

这个回答令谢拾与张宥齐齐无语。

谢拾忍不住在心中替小师侄控诉起来:开口就是玩儿子,有这么不靠谱的爹吗?

他摇摇头,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张宥。

后者脸上露出淡淡的犹豫之色。

“我本欲回会馆温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