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78章 蓄水池之论,朱元璋的赞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 蓄水池之论,朱元璋的赞叹(1 / 2)

翌日,朱雄英拿着核对好的账本和详细的文书,踏入了深宫之内,在乾清宫中,他见到了皇爷爷朱元璋。

时间已经进入了盛夏,宫内的湿热亦是不可避免,水汽席卷之下,外面的世界像是桑拿房一样令人身上都黏黏糊糊的,难受极了。

不过一进乾清宫,却顿时感觉清凉了许多,这里面的柱子除了承重柱以外,还有一些金柱是内部掏空的,专门用来夏天存放冰块散热,而且排布很均匀,所以丝丝冷气萦绕在宫殿内部,温度恰到好处,又不会让人觉得冷的骨头疼。

“还是空调好啊。”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划过。

不过,朱雄英看着几个摇扇子的宫女,也有些哑然失笑为什么大明没发展出工业革命来?要是人工给矿区挑水的成本比蒸汽机便宜,谁会搞个机器出来呢?反正对于洪武朝的大明来说人口是稀缺资源,但放到每个行业的個体上来讲却并非如此。

对了,蒸汽机的事情,也得问问进展如何了。

朱元璋正坐在御案前,马皇后在一旁陪着他叙话,见朱雄英进来,两位老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英儿,你来了!”朱元璋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个孙儿的疼爱。

朱雄英恭敬地行礼后,便将手中的账本和文书递给了朱元璋,“皇爷爷,孙儿有重要事情向您汇报。”

朱元璋接过账本,开始仔细翻阅,随着他的目光在账页上流转,他的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朱元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好孩子,别谦虚了,咱知道你的能力远不止于此。这次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咱和你奶奶期待你未来能做下更大的事情。”

朱元璋放下账本,长叹一声:“英儿真是给了咱一个大惊喜!咱没想到,你竟然能有如此眼光和魄力,将那片荒芜杂乱的莫愁湖变成了一座金山!”

“没错,英儿你要继续努力,不要辜负了你皇爷爷的期望。”马皇后随后话锋一转,“不过,先给奶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吧,现在还云里雾里呢。”

朱雄英笑着点头:“是的,皇爷爷,这都是真的,莫愁湖的整治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是环湖别墅第一期的销售账目和包括安置房、拆除费用、修湖费用在内的总工程成本。”

朱雄英谦虚地笑了笑,说道“这都是爷爷奶奶的教导有方,孙儿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可核对过了?”朱元璋抬头看向朱雄英,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

马皇后也由衷地为大孙子的成功感到高兴,也说道:“是啊,英儿,你真是咱们朱家的骄傲!”

一旁的马皇后也好奇地凑过来看,同样震惊于账本上的数字,低头数数确认了一遍:“个十百千万一百六十万贯?”

这就要从别墅在明代的作用说起了。

此别墅非彼别墅,跟现代意义的那种别墅不尽相同,而是更贴近于“别业”,“别业”一词是从产业家业引申而来,专指本宅外另建的供游息的宅邸,最早见于东晋时期石崇《思归引序》中“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而别墅的产生,则比别业要晚,所谓“墅,田庐也”,别墅一词最迟在唐初就已产生,但在唐朝别墅远不如别业用得普遍,直到宋元以后别墅才在书面语中普遍使用,到了明初,才没有人叫别业了,对于用于游息玩乐的外宅统称别墅。

因此,别墅跟本宅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严格拘泥于建筑规制,而是更重视周围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让主人来游玩放松的,而不是正经生活的地方,也不需要所有人都住进来,更不需要那么多仆人。

搞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莫愁湖的湖景别墅卖得好因为这是蝎子拉屎独一份,整个京城能拿得出手的湖泊,就是玄武湖和莫愁湖,玄武湖不对外开放,莫愁湖以前环境不行,所以想要追求一些风景,权贵们只能去找山景房或者江景房,但此时的江景房说实话没什么好看的,一般人不会去弄,故此都是以山景房居多。

而如今莫愁湖整治的好了,再加上配套设施都能跟得上,交通便捷又不在内城里没那么多规矩,那自然就成了权贵们的首选。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环境因素,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莫愁湖的湖景别墅溢价这么高,还是被很快一扫而空。

“皇爷爷,这莫愁湖的别墅,其实除了本身居住的用途,它还是个蓄水池。”

“蓄水池?”

“不错,意思就是承载权贵们快要溢出的财富,用来分担风险的同时期待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

朱雄英在桌案上拿了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有茶水,一个杯子里没有。

“皇爷爷伱看,这个杯子,就是权贵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快要溢出来了,这就说明,原本的杯子装不下这么多财富,而这个杯子,其实就是耕地和库存。”

“而这个空杯子,就是莫愁湖的别墅之所以能卖的这么贵、这么好,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