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零七章 面圣(1 / 2)

“柳郎君,咱们又见面了,恭喜恭喜啊~”

回来的第三天,梁师成果然带了几个人来到,见到他显然非常高兴。

柳慕远一样的春风满面,“小苏学士,先去里屋喝口热茶,顺便看看我从北地来带的毛皮。”

“好!就喜欢你对咱家的这个称呼,以后不许改口啊,走,瞅瞅去。”

自认为是苏轼的私生子,他对这个尊称十分的受用,“兄弟知道不,咱俩出名了。”

“出啥名?”柳慕远一脸懵,“我一直外出,没在京城办坏事啊。”

梁师成笑嘻嘻的,“八仙过海那本书啊,前两卷已将被重印好几次了,都抢疯了。”

“不提这茬我都忘了,所以,还要去延福宫讲故事?”

“官家说必须再出两卷,现在天冷,不去的话,你在家里写草稿,到时候交给老哥我给你整理成册。”

“那行,我写行书,那样就快很多了。”

“行草也没事,反正咱家都认的。”

说着来到柳慕远的屋子里,抱琴给点好茶,他且不喝,问道:“皮子呢。”

“里屋炕上。”

“这老多,”见到堆成三罗,“不会都是给咱家的吧,用不了啊。”

柳慕远笑道:“官家,杨戬总管和你的,给官家的那份有熊皮跟虎皮,你俩的没有那么珍贵。”

梁师成一挥手,“那玩意给我都不要,犯忌讳,一会先拿着给官家的跟我进宫,剩下的我回来拿,连老杨的一起捎着。”

“那坎肩跟帽子也是给你和几位内侍准备的,鹿皮跟羊皮的,穿着很暖和。”

“兄弟们,都穿上吧,自己人不用那么客气。”一伙人喜滋滋的都给穿戴上了,对他称谢不已。

梁师成这才坐回到客厅吃茶,询问道:“蔡太师说,还有三匹辽国宝马?”

“嗯,”柳慕远点点头,“都在后头拴着呢,寻思着我也不配骑,干脆一并献给官家。”

“他们就是御马监的,”梁师成指着其中俩人,“一会一起去看看,好的话就都牵走吧,兄弟说的没错,你留家里也没用,马料都是个大数目。”

这时候才开始问到赴辽的事情,“怎么样,在那边感受如何,辽国人凶不凶残?”

看来这是大宋人对契丹民族的固有印象了,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个野蛮的民族。

却不知道经过近百年的变迁,人家那边早就汉化成一个文明社会了。

于是柳慕远回答他,“不一样的,南边跟咱们这里的差不多,很繁华,居民也多是汉人,往北就不行了。”

“童太尉真的在那边受到了辽主的高度称赞?”

“这是谁说的?”

“他自个在朝堂上说的,还说辽主因此才回馈了大量的奇珍异宝,都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有些事情听听就好。”柳慕远能说什么,只能这样暗示道。

梁师成嬉笑一声,“就知道他是在吹法螺,让老弟给戳破了吧。”

吃了一会茶,一众人来到三进最后头的马厩里,就看见地方小,四匹马挤在一起御寒。

御马监的人心疼的不得了,连称好马,将柳慕远埋汰了一顿,说这样马匹会打架的,就要全部牵走,一匹不留。

“两位大哥且慢,”他慌忙阻止说,“那匹是拉车的驽马,小弟还打算外出的时候当座驾骑呢。”

“驽马?这么雄壮你用它来拉车,”那官员怒道:“我们很缺马的,郎君难道不晓得。”

柳慕远摊摊手,“人家给的时候就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谁给你的,这么豪横?”

“辽国的一个王爷,说是这马拉车有劲,所以没都想。”

“那就难怪了,这就是战马,”官员沉吟道:“这样吧,这马我们拉回去,郎君没坐骑,我们用两匹驽马跟你换。”

“那好吧,”他卖个人情道:“一匹驽马加一头骡子也行。”

“好说好说,到时候叫人一并给郎君送来,给你省点草料。”

说着,俩人欢欢喜喜将四匹马一并牵了,走到东厢房停下来,将毛皮分放在马背上,一起出了酒店,朝着延福宫方向走去。

“哈哈,朕日思夜想的柳卿家,你可算是回来了。”

赵佶昨天听蔡京说他回京,早就按捺不住,派梁师成传旨后,在宫殿门口来回踱步好久了。

一看见他们进来,疾步的迎了上去,跟梁师成几个说道:“你们倒是占了便宜,皮衣都穿上了。”

柳慕远见他穿的厚,但是戴的帽子不行,赶紧说道:“这包袱里有一顶狐狸皮的帽子,官家先戴上。”

说完,将包裹解开,皮帽子拿出来献给他。

“嚯~白狐狸皮的帽子啊,好东西。”

赵佶换了帽子,兴致勃勃的在外头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