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武侠修真>半杯清茶> 第3章 插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插队(1 / 4)

孙耀金生活的村庄叫小郭庄,听老人说,在宋朝时期一家姓郭的人家在这里落户,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是这里是交通要道,南来的北往的,这户人家在这里开了个客栈,由此慢慢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村庄的雏形;当时有一孙姓人家逃荒,说是河南的老家,出来的时候一个村有个七八户一起,半路上走丢的,饿死的,总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每户都差不多留下个人,郭姓人家看着可怜,又经过几年的努力,想着客栈后面有一大片荒地,生意也不好做,一直想着开荒种地,正好缺人手,再逢乱世,人少,有事了只凭家里这几个人不能照应周全,就跟孙姓合计好在这里一起生活,相依为命。长年累月,郭姓人家一直男丁单薄,至今也只一户,孙姓人家开枝散叶,人丁兴旺。虽郭姓就一家,但是来的早,再者对孙姓和后来的陈姓、刘行和李姓都有恩,后经商议称此地为小郭庄。

县城离此地七八里地,很近,县城称承安铺乡,人口最多;但是外地人不知道,承安铺不是一个村这么大,当地人称承安六铺,是六个村子合一起了,像一个村庄一样,其实每个村庄还是独立的,有火车站,有市场,发展的也快,所以解放后县城也就设在了这里。小郭庄算是承安铺乡第二大村庄,按照小郭庄的老支书说,算第一大,因为单拿出承安六铺任何一个村庄也没小郭庄村大。村子大,分的地也多,那会儿,人多就是力量,干什么事情,大家比较团结,做事情容易带动其他村镇形成规模。村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白薯和花生,而小麦和玉米收成后留下的麦秸和玉米杆的用处正式当年兴起草柳编的原料,村子大,人多,加之周边的小村庄在周边聚集,这里就被乡里搞了个手工基地,村里的一队专门负责组织生产和上交成品的事项,也因此每年县里都给村里安排几个知青的指标,女的基本都安排在一队,个别在其他生产队做其他的农活,男的有特殊技能的会安排六队,六队有几个农具,那会儿算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了,所以大学生优先安排到六队,村里唯一的拖拉机就在这个生产队,大顺、大勇和孙耀金也都是这个队的;村里一共六个队,除了一队和六队,其他的生产队都是负责农业生产的;村里大事,政策面也村委会为主,村委会老支书德高望重,也是当年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干部,解放后需建设祖国,老支书脱下军装回到农村带领全村从一穷二白到现在解决温饱劳苦功高;每个生产队又像个小集体,孙姓人家最多,占三个半队,半个队指的是一队有一大部分也是孙姓人居多,其他的都是郭姓、陈姓和李姓为一个生产队,因为郭姓和陈姓通婚比较多,李姓比郭姓多那么几户,陈姓威望比较高,出的力也多,所以陈姓一直是这个队的主力;除孙姓就是刘姓人家比较多,自成一个生产队。按照分配原则,孙姓人最多,生产队也多,自然口粮也是最多,那知青安排的人也最多。

今年除了老三届的,是知青下乡规模比较大的一次,给了村里9个指标,再加上以前的,村里有二十几个,大家在这里劳动,吃饭是集体,有工分基本都饿不着,住的话就会往个别户里安排。知青大多有知识有涵养,跟村里的人都很团结,也比较能吃苦,相处的也很融洽。今年插队来的都是保定的,虽说是城里来的,一个是政策面,大家都认可,也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再个大部分农村都有亲戚,农村的生活适应的比较快。但是不管怎么说,城乡得差异化还是有的,尤其生活习惯上,可能短时间内还好,时间长了肯定有不太适应的,那就需要个人的信心和努力了。

自从大勇跟红军走后,孙耀金想着红军说的话,每天学校,家里,地里的忙活,过的很充实,在他看来不管做什么,首先要打好底子,也就是蓄力,积攒足够的能力;不管将来做什么学什么应该都不会太差,就像学习底子好,自然学的就快;干工作,底子好,自然适应的也快。孙耀木每天跟着大顺学习拖拉机,大顺觉得他没有大勇聪明,再者涉及到机械原理,耀木也没有大勇掌握的知识多,所以一直以大勇为主,耀木一直都是打下手,核心的东西都没怎么学到;现在大勇走了,耀木觉得大顺肯定忙不过来,每天缠着大顺,让大顺把教大勇的东西教会他,这样大顺能减轻点压力;大顺也是碍于耀金和大勇的面子,开始重用耀木,耀木虽底子薄,但是人机灵,学的有鼻子有眼的,短时间内已经可以驾驶拖拉机了,只是还不能在农地进行耕地、拉碾子等一些作业,不过这足够他在外面显摆了,大顺说假以时日应该也是可以做到这些的,只不过农具、拖拉机啥的维修耀木比较吃力一些,慢慢来吧,时间长了也许能开窍。

耀金放学刚路过一队的打场口,就看到耀木开着拖拉机一蹦一跳的过来,眼看到跟前了,走着蛇形走位拐来拐去的就冲着耀金开过来,耀金刚要躲,拖拉机停了下来,耀木差点撞到方向盘上。就这抬起头,冲着耀金啥笑道:“咋样,神气吧,上来我带你进村,家里来了个女子,妈说以后住咱家,洋气。”“别嘚瑟了,赶紧给队里送回去,别给大顺哥找麻烦,大顺哥能让你跟着学,你就要懂得珍惜,别哪天惹生气了给你安排到六分队让你去拉犁。”说着向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