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中医临床用药指南1> 第23章,附睾炎,外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附睾炎,外科。(1 / 1)

附睾炎是附睾(有时也累及睾丸)部的炎症性病变。

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为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的并发症。本病多见于成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青春期前少见。发病最高年龄为19~35岁。

导致本病的原因,主要是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的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发病,或长期置导尿管的细菌,经前列腺蔓延到附睾。

细菌经淋巴管进入输精管,逆流至附睾。

急性附睾炎起病较急,不少人在睡眠中突然发病。常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

患侧阴囊红肿疼痛,有时剧痛,可向腹股沟、下腹部、直肠、腰部放射,站立或行走时加重,托起阴囊寒痛可减轻,附睾增大,明显触痛。

精索可增粗,触痛。如波及鞘膜可继发鞘膜积液,阴囊皮肤因肿胀而皮纹消失,水肿发红。

慢性附睾炎,常由急性附睾炎发展而来,亦可因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引起。自觉阴囊下坠不适,隐隐胀痛,可放射到下腹部、腹股沟等处,疼痛可自行缓解,常反复发作。查体可触及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

睾丸大小正常,无触痛。

。。。。。

方1

药物组成,川楝子25克,川贝母15克,香附30克,红花15克,白僵蚕20克,橘核20克,连翘12克,当归尾12克,荔枝核20克,丹皮12克,三棱12克,夏枯草15克,穿山甲12 克,蒲黄15克,文术15克,五灵脂(包)20克,进麻12克,柴胡12克,赤芍15克,牛膝30克。

适应证,慢性附睾炎。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 丸,每日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

方2

药物组成,小茴香1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刀川贝母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5克,陈皮10克。

*硬结难消者,加白芥子、穿山甲;

*有继发水疝者,加泽泻、猪苓;

*腰酸痛楚者,加仙茅、制附片。

适应证,附睾炎结肿瘀阻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方3

药物组成,虎杖20克,夏草10克,萆薢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

*头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加滑石瞿麦金银花;

*肾阴不足,去萆薢、夏枯草,加熟地、石斛、续断

适应证,慢性附睾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方4

药物组成,桉叶150克,松树叶(针)100克,千里光150克。

适应证,急性附睾炎。

用法,上药用清水洗净,放人砂罐内,加水1000毫升,煎20分,过滤取液,待温用洁净小毛巾浸透洗患处,如此洗几次后再浸透毛巾,拧干,热敷患处。

每次20~30分,每日早晚各1次。

。。。。。

方5

药物组成,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芷9克,防风6克,细辛3~6克,甘草6克,红花9克,连翘9克,乳香6克,没药6克。

适应证,外感时邪,下注肝脉,瘀血阻滞之急性附睾炎及睾丸炎,症见患侧阴囊内疼痛,附睾肿大,恶寒发热,下腹部疼痛,苔黄,脉弦紧。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

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