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中医临床用药指南1> 第6章,慢性骨髓炎,外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慢性骨髓炎,外科。(1 / 1)

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髓、骨和骨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慢性骨髓炎是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病情发展的结果。也可能是病人抵抗力较强,致病菌毒力低,起病并无急性症状,已衍变为慢性骨髓炎。

从急性骨髓炎到慢性骨髓炎,是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不能机械的按时间划分。急性炎症消退后,如有窦道、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

1,本病患者多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开放骨折或火器伤史。

2,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炎症静止期可以没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畏寒、口渴等症状,病情长期反复发作。

3,局部肢体增粗、畸形,肤色暗黑,皮下组织增厚,有的有经久不愈的窦道,其周围色素沉着,窦道口常有肉芽组织增生,脓液呈腐肉恶臭,有时有小的死骨自窦道排出。用探针经窦道,可触到粗糙骨面。

辅助检查:

1,X片显示骨干不规则增粗,密度增高,髓腔变窄或消失,同时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死骨外有包壳形成。

2,窦道造影有助于手术时彻底清除死腔和窦道。

。。。。。

方1

药物组成,蜈蚣60克,肉桂10克,淫羊藿30克。

*脾肾阳虚型,加黄芪30克,白芷6克,银花15克,炮姜6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桃仁10克;

*湿热蕴毒型,去肉桂,加连翘10克,甘草6克,玄参15 克,花粉10克,银花30克,桃仁10克;

*气血两虚型,加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炮姜6克,炙甘草10克。

适应证,慢性骨髓炎。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20-30克。

分2~3次按辨证分型,加药煎汤送服。

说明,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均同服十全大补丸或参苓白术丸。外治法,以祛腐散为基本方。

辅用生肌散等,严重感染者合用抗生素。

伤骨形成不能自行排出者,手术取出。

合并病理性骨折者给予骨牵引或石膏固定。

。。。。。

方2

药物组成。

方一,麻黄5克,皂角刺5克,白芥子15克,熟地15克,浙贝母15克,肉桂3克,生姜3克,鹿角霜20克,连翘20克,银花30克,穿山甲6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方二,黄芪30克,天花粉30克,赤芍10克,白芷10克,木瓜10克,当归尾15克,浙贝母15克,鹿角霜15克,银花20 克,白芥子20克,肉桂3克,炮山甲8克,川芎8克,连翘12 克。

适应证,骨髓炎。

方一用于急性期,方二用于慢性期。

用法,两方均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

。。。。。

方3

药物组成,乳香20克,没药20克,白鲜皮20克,甲珠20克,全蝎20克,蜈蚣5条。

适应证,骨髓炎。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放入熬开的香油500毫升内,慢火煎,然后将樟丹250克倒入调勺,冷却成膏,根据伤面大小,取适量膏药,涂布块上,贴于伤面。

对配合手术患者,术后3天外敷膏药。

。。。。。

方4

药物组成,断肠草250克,田字草250克,厚朴150克,蓖麻仁15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

适应证,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用法,诸药共研细末,人香油1500毫升,文火煎熬,至药渣呈黄色为度,过滤去渣。

将水粉700克放入油内,熬至滴水成珠,装瓶备用。患处常规消毒,将药膏涂于敷料上,如铜钱厚,敷于患处,24小时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

。。。。。

方5

药物组成,黄连粉65克。

适应证,指骨骨髓炎。

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3次,每次15分,冷却备用。不去渣,不加防腐剂,用时将药液置于瓷杯中,浸泡患指,药液以浸泡全部病灶为度,每日1次,每次1~3小时,浸浴毕,按常规换药至痊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