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女生耽美>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第334章 张家的罪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4章 张家的罪证?(1 / 4)

第334章张家的罪证?

溧阳县内,朱楩并未率领大军全部入城,而是让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只带着小部分人入城了。

他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的老伙计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马车,里面坐着汤徐两家的千金小姐,随后就是王福、牛胜与彭越三大将军,然后还有那一百近卫。

不过这些人也不少了。

“溧阳县令李阳参见滇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有失远迎还望勿怪。”

溧阳县县令李阳在一些人的簇拥下,前来参拜。

毕竟现在的溧阳只是一县,除了县令以外,没有几个官员,倒是一个身着阔绰的富员外模样打扮的中年人,引起了朱楩的注意。

不等朱楩开口询问,那人也跟着拜了下去,高呼:“溧阳张家张昊灵参见殿下千岁。”

我还张起灵呢。

朱楩心里吐槽腹诽一阵,表面上当然不动声色的说道:“都起来吧。本王这次出巡,只是要巡查一番海边沿岸,路经此地稍作休整一番,你们不要太过在意。”

这些当然是托词,总不能直接说要来调查他们吧。

“殿下初来乍到,恐无行宫下榻,如若不弃,还请移驾张家别院暂且住下,”张昊灵张员外主动说道。

朱楩看了眼溧阳县县令。

李阳也赶紧说道:“启奏殿下,县衙庙小,唯恐委屈了殿下。而张家乃是溧阳本地世家,而且张家多出儒生,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乃是忠君报国的世家典范,还请给他们一个孝顺的机会。”

其实住在当地人家是很正常的事,古代不论是普通行商还是行人,也不是说走到哪里都能住在酒楼的,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些小村小寨子,就没有酒楼,只能借住到别人家里。

大多人家也会行个方便。

而借住一晚临走之前,多少也会留一些钱财以作谢意。

包括乾隆下江南,很多时候也不是全都住在行宫,据记载,也曾一路找到过很多世家过着官员的招待。

比如乾隆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都会住在海宁陈家。

也导致陈家就此崛起,成了浙江一代有名的大家族。

张家如此献殷勤,自然也有其道理的。

当然县令也是乐意的,好家伙,殿下您一百多号人来我县衙人吃马嚼的,你们走了之后,这份亏空怎么办?

洪武年间的官员俸禄本就不高,一个县令又有几个钱。

所以最好还是忽悠到张家去为好。

“既然如此,那就打扰张家了,”朱楩从善如流的答应了下来。

“哪里哪里,该是咱们张家祖上增辉,也是咱们蓬荜生辉才是,”张员外低下头,显得恭敬有加。

就这样,朱楩一行人跟随着张员外,以及在李县令的随同下,在进入溧阳县以后,直奔张家而去了。

张家就是这溧阳县最大的世家,也就是俗称的所谓士绅,别看李阳才是县令,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事上,连李阳都要依靠张家的辅佐,才能把政事办好。

虽然不至于出现让子弹飞里面的名场面,连审讯都要去讲茶大堂,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事成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但是有一说一,古代的税收其实是很麻烦也很复杂的,还真要由当地士绅帮着官府来征收。

以至于许多士绅虽然没有官职在身,但是也有很多繁杂的名头在身。

像是力役、杂役,军役出自军户籍,不在其列。

尤其是如果谁家摊上了运粮任务的漕粮官,那真是有可能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

这里所指的不是军中的运粮官,不是从国家粮库运往前线或者兵营。

这里是指从地方往国库运粮,乃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不但一路上的耗费需要运粮官自掏腰包,如果误了时辰,据说在秦朝乃是死罪。

所以古代世家与士绅还是很有地位的。

其实明朝还差了许多,若是放在宋朝乃至唐朝,那些世家甚至不把皇权放在眼里。

李世民不就在百家姓上吃了闷亏。

哪怕是唐太宗,最后也只能选择妥协。

早在隋朝就出现了科举制度,也是杨广要跟世家掰掰手腕子的目的。

可到了李唐,还是不得已保留了恩荫制度,也就是所谓的推举制度,让世家继续把持着统治阶级中的地位。

扯远了。

不多时,朱楩一行人也就来到了张家的院子了。

张家特意腾出了一个大庄园,里外有着足足四进的规模。

所谓四进,是指最外围有一圈院墙,进了正门之后有个小院,且有一排门事房。

之后再进一个门,才是正院,有东西厢房和待客的正厅。

第三道门也就是第三进院子则是后院,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