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武侠修真>染平生> 第7章 第一次被认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第一次被认可(1 / 2)

接下来许晴和苏然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他们一起研究服装设计的细节,探讨如何将东方的妃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之前苏然还特意去学习了一些关于东方文化的知识,为他们的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

两人的想法在得到一致后,苏然马上开始了构思和草图绘制。他在纸上勾勒出各种形状和线条,试图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有形的设计稿。他注重细节,反复推敲每一个元素的搭配和排列,以确保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与此同时,许晴正在进行扎染的工作。她结合苏然给出的想法,仔细地选择了四种花色的染料,她对颜色的搭配有着独特的见解,每一次染色的尝试都像是一次艺术的创作。

因为许晴和苏然两人的工作为首部要完成的,其余的三人都分担了余下的工作,在苏然给出大概的方向后,李娜和沈同明就去跑市场选料,为服装的制作提供优质的面料。张婷婷则留下给许晴打下手,并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前期的工作顺利完成。

在看到许晴的手法熟练而细致,将布料进行折叠、绑扎等这种手法和染色,张婷婷发现她很是注重每一个步骤的细节,能够感受到许晴在制作扎染作品时的用心和专注,和前几日的她完全不同。不免对许晴改观了很多。

就在前两天,公司里的人还说苏然这次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了,不知从哪里找了女孩带回来给他支招,可怎么看许晴就是在浪费时间,公司里流言越穿越不像话。

当张婷婷第一次看到许晴的扎染作品时,她不禁感叹出声,她对许晴的扎染技术非常钦佩。

在张婷婷的印象里,扎染一般是用好多的颜色或是单一的颜色,通过结扎、捆绑等方式,制作出不规则的图案。然而,许晴的扎染作品颜色鲜艳,图案精美,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这让张婷婷感到非常惊艳。

张婷婷深深地被许晴的扎染作品所吸引,她开始更加积极地协助许晴完成前期的工作。她和许晴一起研究每一个图案的细节和制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张婷婷和许晴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李娜和沈同明在把所有选定的布料搬回办公室后,许晴的四个花色已经全部染出,大家看着充满民族气息的画面,都抬头去看苏然的办公室,苏然已经二十多个小时没出办公室了,按照以往的经验,初步的图稿应该是快要出来了。

许晴看着初步选定回来的五种面料,每一样都上手摸过,从中选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丝绸,便开始调配颜料。

李娜、沈同明和张婷婷在看到许晴在同一种布料上,用不同的染料时,张婷婷提出疑问:“我怎么看着你调配的完全不同呢。”

许晴很有耐心的指着桌案上的布料,扎染常用面料倒是都有,嘴角微抬:“扎染中最常见布料是以麻、棉、毛类为主,而染料常见的有天然染料和化学染料,不同布料的上色和固色程度不同,所以用料也就不一样。”

接下来许晴给三人讲了一些关于染料的事情,天然的染料不但环保,有些对身体还是有益的,比如最常见的板蓝根一类,就带有清凉和消炎的作用。而且天然的染料相较于化学染料,呈现的色彩会更加的自然,不但不易伤害布料,褪色也相对较慢,经久耐穿,还不会刺激皮肤。

化学染料则颜色比较多,选择的余地就会变大,但是色固度不牢,最重要的是它价格便宜。而天然的染料因为产量和提取的工艺比较复杂,价格相对较贵。

扎染常用的天然染料主要来自植物、矿物或动物等天然来源。木槿花、中药、水果,茶叶,板蓝根、寥蓝的蓝靛溶液,这些植物的染料是最常用的 。石青、赭石、朱砂等,这些矿物质染料,通常用于提供特殊的色彩效果。而动物染料则是胭脂虫、紫胶虫和墨鱼汁等。

“这么好的工艺为什么慢慢淡出了呢?”李娜轻声问。

许晴睫毛微颤,这种民族的工艺就应该重新回来,便继续道:“扎染始于秦汉时期,兴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

在唐朝,青碧缬衣裙广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薛涛在《海棠溪》把扎染后的丝绸媲美于海棠,“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这一时期的扎染技艺复杂精湛,还被传播到了国外,至今日本还有关于唐朝时期的扎染记载。

而且在唐朝,扎染已然成为贵族间的时尚,很多的现有记载或是书画、瓷器上,很多唐朝华丽的服饰是先扎染、后刺绣而制作的,且制作复杂、需耗费大量人工。所以到了宋朝时期,因奢侈费工,宋仁宗便下令,禁止了扎染的工艺,而使传统的扎染工艺逐渐衰落。

好在如今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这一古老技艺。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等国也还存在扎染手艺。

许晴坐在一张椅子上,讲述着扎染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她的声音轻柔而又充满了激情,眼神中透露出对这门传统技艺的热爱,吸引了李娜,张婷婷和沈同明三人听得入迷,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色彩和创意的世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