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5章 全家进镇(1 / 2)

晚上的饺子,张氏包了好几种馅。

有猪肉大葱馅的,酸菜油渣馅的,还有羊肉馅的。

知知运气好,在镇上买到了几斤羊肉,一直没舍得吃,就等着年三十包饺子呢!

张氏包饺子有一套,馅料调得特别好,而且饺子的造型也比别人包得漂亮。

陆知许不止一次感叹,张氏不去开饺子馆太可惜了。

到了子时,饺子出锅,陆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

韦老脾胃虚弱,消化也慢,陆知许让他不能多吃,最多每样吃两个。

韦老沾着陆知许调的酱汁,一口气吃了六个饺子还意犹未尽。

但是他确实不能再吃了,感觉肚皮已经撑饱了,吃了陆家的饭菜,他才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

过去十几年,他吃的都是什么玩意啊!

吃完饺子,大家实在抗不住,各自睡去。

张氏则是默默地站在陆金山和早年过世公婆的牌位前,口中念念有词,不知道在说什么。

大年初一,起早迎神,祭祖。

全家人在陆大壮的带领下,拜过祖先,摆好供品,然后放鞭炮,将一切的不顺和霉运都赶走。

接下来就是拜年了。

几个孩子站成一排给张氏拜年,每个人都得到了压岁钱。

春意特别不好意思,这里面就数她年纪最大,结果跟大雁和宝儿一样拿红包。

陆知许就道:“你还小呢,别多想。”

早上包的饺子是酸菜馅的,这次没放油渣,而是切了好多五花肉肉馅在里面。

张氏还洗了几个铜钱包在饺子里,取个好彩头。

陆家的小辈,几乎都吃到了铜钱,张氏特别高兴,一会儿说万事大喜,一会儿说身体平安,眼里都是笑意。

她将早就准备好红线拿出来,将大家吃到的铜钱都拴好,让他们戴在脖子上。

“大吉大利,初五以后再拿下来。”

陆知许也将自己的铜钱递了过去,她也不拆穿张氏的那点小心思,任由她把铜钱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宝儿看着自己脖子上挂的铜钱,又看了看陆知许脖子上挂的,小手一摆,“娘。”

似乎是告诉陆知许,自己也有。

“好孩子。”张氏贴了贴宝儿的小脸,“我们宝儿就只叫娘,啥时候会叫姥姥?”

又过了一会儿,陆银山也来了。

张氏和李氏将堂屋收拾得一尘不染,将给韦老的东西都仔细地摆在了桌子上。

陆知许郑重跪好,接过张氏递过来的茶,双手举过头顶,“师父,喝茶。”

韦老也不接茶,反而谆谆教导,“既是投在我门下,当以匡扶社稷为己任,重民生,察民情,宽怀天下,厚德载物……”

陆知许听得一头黑线。

匡扶社稷,重民生,察民情?

这玩意不是当官的该干的事吗?和她说得着吗?

还宽怀天下……

不过陆知许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韦老是什么人,大儒啊!帝师!

人家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身处权力的最中心,很多人才的选拔,制度的优化,都离不开韦老。

圣上只怕没少和韦老商讨政事,让他帮忙拿主意。韦老心中,自然是家国天下,他培养人才,自然是要匡扶江山社稷的。

可是她没有那么伟大啊……

好在,韦老的发言还算简短,和后世领导做报告比起来,那可利索多了。

等韦老训诫完,陆知许连忙应声,“是,徒儿谨遵师命。”

韦老这才接过她的茶,喝了一口,礼成!

陆知许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虽然系统早就认定这个任务算是完成了,连奖品都发了,但是她一直觉得没有拜师礼,名不副实。

现在好了,心病算是解了。

按照这边的风俗,初一不出门,初二回娘家,初三初四走亲戚,初五拜菩萨。

他们是外来户,也不存在回娘家,走亲戚这一说,只不过陆知许带着孩子们在村里走一圈,给石门村的长辈们拜年,又去了铁蒺藜家走动走动。

初五,又是破五,要迎财神,拜菩萨。

望京镇上每年到了初五都非常热闹,有庙会,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一年也没有几次,老百姓们都想去看热闹。

“这和咱们家那边不一样。”张氏也准备带孩子们去看看热闹,“咱们家那边讲究初五不出门,真是十里不同俗。”

“娘,庙会上人多,咱们吃得消?”

李氏有些遗憾,她身子重,人挤人的,肯定不能去了。

韦老也不打算去,他对这些热闹不感兴趣,不过就他和李氏在家的话,有点不像话,怎么说也得避嫌啊!

张氏就把李氏送到了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