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6章 海防(1 / 2)

楚湘说的那些,虽然离谱,但又符合人性,让徐延听得瞠目结舌之余,只能弱弱地提出一个问题:“既然都已经过上了海商的生活,为何还要来袭什么华亭呢?”

“剩下的部分,账房就不知道了,是我猜的。”楚湘笑了笑,“舅舅且凑合听吧。”

徐延颔首。

“当然是不抢白不抢呀!”楚湘道。

徐延想过这个可能,但还是有点离谱:“话不能这么说,就江南行省这武备水平,哪个县城不是不抢白不抢啊。”

楚湘笑着摇头:“舅舅身经百战,自然看不上江南的武备,但在倭寇眼中,已经是很不能随便欺负的样子了。何况父皇也好,阿娘也好,比起前朝末帝而言其实硬气得多,倘若真惹了帝王龙威,不计后果也要训练水军追击倭寇,他们日子也不好过。”

“那你要这么说,怎么就敢动手呢?”徐延道,“不要说什么赵县令在不在——赵县令到此地之前,前一个县令因贪墨而下马,不也有一段华亭县无人主持政务的时间么?”

楚湘失笑:“那是因为,纺织厂同样动到了倭寇——或者说海商的利益。”

商人终究是不直接产生实际价值的,无论是松江地区那些收了布往内地卖的商人,还是在海上把布匹往倭国朝鲜卖的海商,他们自己是没有出产的,都需要在市场上收布。

那些布商收不上布来,难道海商就收得起来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布商们会因此贿赂朝廷官员让他们参苏婉昭与民争利,海商们倒是不好贿赂,但是在互通有无的时候知道苏婉昭不在华亭县内,那么来上一场倭寇偷袭,从此断送苏婉昭的所有政治前途,不也是把这个障碍扫清楚了么?

“或许,本地的布商还给出了一些利益的让步。”一旦想清楚了开头,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起来,“譬如,干上这一票倭寇生意之后,短时间倭寇必然不好再次上岸,他们或许会帮忙收个布甚至给点粮食,等这件事慢慢淡下去。这其实也是给布商们的保障——倘若海商对布商一无所求,很难说倭寇杀红了眼之后会不会把布商们家里也洗劫一空,但是如果海商们之后还有求于布商,便算是给孙猴子套上紧箍咒了。”

徐延看着这侃侃而谈的外甥女,有点感慨,但情绪的话就不必说了,他只问:“既然看明白了,湘儿预备接下来怎么办呢?”

“我这里其实就剩下陪布商们玩一玩的事儿了。”楚湘笑道,“是舅舅得干活。”

“怎么说?”

楚湘道:“江南海防。”

这次是低价收购松江布往东瀛和朝鲜卖的路子被纺织厂掐掉了,才有了这次华亭县的危险,现在原本会资敌的华亭县本地士绅还被楚湘扣了,倭寇也是人,倭寇也要吃饭的。

没饭吃,就得来抢了。

徐延想了想:“也不一定吧,华亭县的富户被你扣了,难道别的地方就没人资敌了?”

“当然有。”楚湘道,“所以非但要千日防贼,还得防自己人出海资敌。到底怎么弄,军事上我不懂,全凭舅舅处置。”

其实想处置也很容易。

参考漠北的经验嘛。

漠北同样是千里边疆,筑了万里长城,长城低矮,其实不可能达到城墙那样的效果,它的作用说得现代一点,可以算是步兵们的“高速公路”——每隔一段便有烽火台和值守的士兵,一旦有什么问题就立刻燃起烽火示警,驻军就在长城附近,见烽火就直接赶过去。

那是为了防陆上的骑兵,如果是为了防海上的倭寇,万里长城就很没有必要了,但烽火台的设置可以沿用,在漫长的海岸线上,以长城烽火台那种水平的密度也设那么几个观测的地方,安排人日夜值守,倭寇再是来无影去无踪那总是要船才能上岸的嘛,见到船就燃起烽火。

水师就设在海边,一旦烽火燃起,便可以直接顺着海岸线过来包倭寇的饺子,而离倭寇最近的烽火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趁着倭寇上岸劫掠的时候烧倭寇的船。

把人困在岸上,不怕杀不死。

就连资敌也是一样的,东瀛本身就是金银产地,倭寇并不缺少金银,在海上漂缺的是粮食布匹清水,那都是大件,无论怎么资敌都会有痕迹,把资敌的人记下来再倒回去查,总是有个头的。

“这么做了,也能避免走私。”徐延还笑,“和长城那边一样,只能从固定的码头出海,码头处安排驻军,从别的地方想偷摸着出去的,一律认为不怀好意。”

楚湘认真地听了徐延的安排,然后笑:“舅舅觉得,有没有必要安排水师护航贸易往来的船只和普通百姓的渔船呢?”

真要把倭寇逼到绝路上,人家要是不上岸抢劫了,发现一路上的商队上可以抢劫的物资还不少,同样会阻碍贸易的发展啊。

“怕是多费钱粮。”徐延道,“也不好问过往商船和渔民要钱粮啊。其实我倒觉得殿下不必这么操心船队是否平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