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4章 求婚(1 / 2)

这个分手潮,来得快,也去得快,没起来一点涟漪。

实在是前朝女眷并不是一个大家可以随便评头论足的群体,一不小心就触雷了什么的……快拉倒吧,她们的八卦是什么非聊不可的事情吗?就不能换个话题?

而年轻官员们也都还没有爬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去,暂时还没有那个放个屁都有人研究他爱吃什么的社会地位。

所以这件事本身,不过是几个七八品小官和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女工之间本就门不当户不对的情缘,在一些足够大男子主义的官员的观念里,这些前朝女眷给自己做妾,自己都得看看她们好不好看才接纳,甚至还要安排好避子汤避免皇帝误会,至于娶她们为妻……脑袋里得进了多少水啊!

要不怎么说疾风知劲草呢,在分手潮之下顶住了没分的,对姑娘们的真心,还真就有几分可信了。

更有甚者,真有几个官员头铁,在分手的大潮之下,给徐影上奏说自己深知有负皇恩,但情不知所起,不知怎么的就对前朝宗女情根深种,真的想娶人家的。

奏章里面免不了要表一表忠心,说公是公私是私,娶了前朝皇室女眷,不影响大家对本朝效忠。

也少不得要给姑娘们说一句公道话,前朝固然糜烂,但前朝的姑娘们又不能参与朝政,前朝君主混蛋,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也是受害者,也未必对前朝有几分忠心,何必这么防着她们,甚至不让她们拥有水平线往上的丈夫呢?

当然,最后得往回收一收,拍拍陛下的马屁,说您能放她们出许家村已经是胸怀博大,这个谁都说不出您的半点不是,但是您能不能再菩萨一点,干脆就允许臣娶了她们中的谁谁谁呢?

徐影对此,留中不发,连个“知道了”都没有,更不可能有什么赐婚的圣旨了。

开玩笑,赐婚要么地位够高,要么于国有功,反正总得有点什么,要是只有“娶前朝女眷”这一条,她不阻拦已经不错了,还想得赐婚这么大的体面?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那么,君王的沉默,到底是默许,还是成年人的不想赞同但也不想明着拒绝,就很值得琢磨了。

倾向于把徐影的态度理解成不赞同的人,心里的鼓都要打成安塞腰鼓了,旋转,跳跃,碰撞。

然后很快就受不了了,反手和姑娘分了——其中有自己心理活动的影响,也有至交好友指着鼻子数落“你发什么癫呐!那些女人不是玩玩就好了吗,你有大好前程不要你要娶她为妻?你要不要了解一下历代亡国宗女们都是怎么为妾为婢的!你不知道我都可以给你细数一下”的因素。

就这批被分手的姑娘,自然祝青萝和姜映波会去做安抚工作,说耳根子这么软的人难道嫁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有那样的朋友,他自己是个什么人品也就不得而知,分了总比将来错付终身的好,你要太难过我们就去逛街,再难过就去购物,没有一套首饰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就再买一套。

按人类的劣根性,走到这一步,就该有姑娘开始扎徐影小人了——你好人做到底怎么了?你都放我们出许家村还许诺可以自行聘嫁了,我凭本事找到的如意郎君关你什么事呀!你又不是我妈你瞎考验啥呀毁我姻缘!

但是,毕竟这帮姑娘是经济独立了的。

还是见识过自己的母亲在后宫后宅里活得有多压抑的。

更清楚作为前朝皇室余孽,一般会得到什么待遇。

以上三个条件加一起,倘若社会逼着她非找个男人不可,闭着眼睛嫁了也就嫁了,做妾也不是不能忍,偏偏一点压力也没有——

前朝皇室女眷这种身份,长辈只会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嫁人生下有前朝血脉的孩子这种会挑战统治者神经的事情属于多说一句都是政治不正确。

纺织厂就是个女儿国一样的地方,还都是年轻的妙龄女子组成的女儿国,完全不会有这个邻居那个大妈对姑娘们指指点点女人就该如何如何,你年龄这么大了还不找个男人你要上天呐。

就这么个现代社会都难得一见的女性友好型环境,证得了情郎不堪托付,是足以让姐妹们单开一桌酒席给当事人庆祝摆脱渣男的,当事人虽然闹掰了的时候容易伤心,但因为并不指望嫁个男人过活,所以也是很快就能走出来的,既然没有那么苦大仇深,也不会非得找个可以恨的人去移情一下。

何况,有那么一批人,对徐影的没有表态,是理解成了“朕知道了,但你寸功未立朕给你赐婚不合适,你自己准备婚事吧”的。

这种理解肯定是有阻力的,头一道阻力就是才和姑娘们断了的那些年轻官员。

但上头了的愣头青哪听得进去什么玩玩就好,美其名曰:“我前脚才上奏说我和许姑娘已是情根深种,后脚便和姑娘断了联系,岂不被天下人笑话?事已至此,不如索性把人家姑娘娶了,好歹能捞一个说到做到的好名声。”

自然,还有不便于言说的小儿女心思——士之耽兮,有时候也挺难脱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