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4章 细沙路(1 / 2)

“殿下饶恕。”祝青萝问,“我亦知法不轻传,倘若殿下甚至是陛下目前的计划仅仅是以佛陀转世之名让二殿下出家,只寄希望于二殿下做了整个吐蕃的法王之后会改善民生,是不能让我服气的。”

说说看,如果吐蕃的宗教领袖不听话,中原该咋办吧。

“未与先生说清楚,是本王之过。”楚湘失笑,“以神君当时处境,想要去吐蕃,自然是要给中原制约吐蕃的手段,不然岂不是在卧榻之侧养了一头猛虎。”

祝青萝问:“是什么?”

“继承人。”楚湘道,“神君说,法王坐化之后,朝向之地,必然会有好几个孩子出生,关于他们里到底谁才是法王的转世,由中原皇帝决定,由中原皇帝册封。”

至于中原皇帝是效仿殷商的帝王烧龟甲,还是走西周的国粹卜一卦,再没文化一点干脆拿个金瓶抽签看天意,都可以。

这就已经很像祝青萝了解到的封建王朝集大成时对西藏的羁縻思路了,但在祝青萝那个时空,大清是在他们自己也信佛,对处理政权和神权有着更深刻的认知情况下才琢磨出来的制度,如今却是被神君闭门造车硬是造出来了。

还是闭门造车的原意——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神君即便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政策,都能拍得合乎另一个时空里不知集中了多少人的顶尖智慧才琢磨明白的办法,厉害得不成样子。

但既然是闭门拍脑袋,祝青萝就好奇能不能在大清的基础上还弄出新意来,遂道:“还有呢?”

楚湘笑道:“选定的法王还是个小孩子,需要长大,在他长大的几年里,要他至少有个三五年的时间在长安跟随皇子公主一起学习,也和中原的高僧大德们切磋切磋佛理,吐蕃的大和尚们若是不放心,随行也是可以的。”

祝青萝还非得在今天刁难楚湘:“倘若即便学了中原文化,回去还我吐蕃自有国情在此,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呢?”

“无妨啊。”楚湘甜甜地笑了笑,说的话却残酷无比,“可以暴毙的嘛,暴毙了选新的呗。”

祝青萝当场血流都凝固了一瞬间,随即在心里骂了句恶狠狠的脏话。

“先生勿忧。”楚湘现在固然还在笑着,但在祝青萝心里已经等同一个大魔王了,“帝王可以动用的手段,还是有不少的。”

虽然楚湘不太喜欢“弄个人上去,干得好就升官,干不好就换人,反正君王有一个国家的人才可以随便使唤”的所谓用人之道,但在君王鞭长莫及的地方,该换人的时候,也不必心慈手软。

人家想的都很清楚,祝青萝便没有什么可以再叮嘱楚湘的了,只勾了勾手:“此事亵渎神佛,咱们还是小点声说吧。”

楚湘失笑,但也没有抬杠,乖乖把耳朵凑了过去。

今日楚湘从祝青萝那里讨到的主意,自然是原原本本被楚湘告诉了徐影。

但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在佛道之事上,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去了明州的探花郎暂时还没有搞海运的胆量,所有的精力除了支持百姓种地养鱼之外,就是走访渔民了解海上的风浪和造渔船的特殊技巧,再挑了个适合建造码头的地方给渔民们建了个码头。

暂时没给中央汇报要收渔税——这年代海外捕鱼业别说发不发达了,在很多地方都甚至是不存在,渔民生活够苦的了,惦记那仨瓜俩枣的渔税,收一百年也比不了徐影在江夏炒一轮地皮,将来渔业要是能发展起来或者有渔民趁着打渔不收税想办法用渔船走私再说吧。

去了梁州的榜眼小姐走完了一整条从她的任地到长安城的官道,拜访过了沿路地方官,也说通了往上的知州和巡抚,水泥路是暂时修不起水泥路的,但大家可以在各自任地的范围内先用细沙把道路铺平嘛。

自然有官员会质疑铺平有什么意义,两条车辙的道路不是也可以凑活用吗,于是祝青萝让老夫人专门派了几个从人,把那辆手搓的自行车送到了苏婉昭身边。

苏婉昭就拿自行车给官员们解释,官道是“只有达官贵人能用的道”——别说马车牛车了,平民百姓连驴车都拥有不起,车同轨压根和人家半毛钱关系没有,他们出门向来是靠两条腿走路的。

甚至送他们一辆车他们都养不起,因为牛马驴可都是消耗粮食大户。

相比起来自行车就非常友好,不消耗粮食,大小也算个车,肯定是比走路高效的,百姓自己想运点货用这东西能省许多力,现在的要求不过是填平车辙再在道路上铺点细沙让它更平坦一点罢了,消耗不了多少钱粮,相比起百姓能得到的巨大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但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能一心为百姓着想的,百姓不方便就不方便呗,不方便你别出门呐,还方便管理。

苏婉昭是世家女,对混吃等死的官员的生活状态还是很有些了解的,也知道怎么打蛇打七寸:“来来回回的百姓多了,税收的不也多了么?”

众所周知,按户籍册子上的人头收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