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0章 泡沫(1 / 2)

君王虽然想搞船运,但君王去与民争利,那也太不成样子了。

就连徐家去与民争利,都显得有些掉格。

所以徐影是没派任何有皇家背景的商队往江夏去,就连徐家都没有任何家奴南下,最多就是范家对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别的达官贵人安排了家奴去江夏看看能不能捡漏的时候他们也派了人去了。

哦,要说达官贵人的话,柴家也派人去了。

柴大公子亲自去的。

这两家的动作,给原本就十分焦灼的局面带来的效果,就如同在滚油中加入了几滴水,一下子就爆了开来——

范家!那是徐家唯一的姻亲!

柴家!柴公子可是才跟着荆王殿下去修过河堤,但凡不是柴公子过分不争气死活就是考不出个功名来,这会儿荆王殿下高低不得给自己这个嫡系安排一趟升官发财?

何况柴大人是工部尚书,一国尚书公务繁忙无法亲自去江夏看看,私器公用派了自己儿子去现场看看,回头好琢磨怎么在江夏搞工程,不也很合理么?

有了范家与柴家点的两把火,这时各路磨刀霍霍的人马再看向江夏,其中热切,就差没把地图烧穿了。

再接着,让江夏的温度炒到巅峰的是,小侯爷徐鸣在一次达官贵人们赏花的宴会里,被多灌了几杯酒,醉醺醺地托着下巴,一副很容易就会被人套了话去的模样,而徐鸣对君王如今准备花大力气去建设江夏的表态是:“哪有,建那样的城得耗费几何,朝廷国库尚且空虚,长安城需修缮之地都颇多,哪有什么闲钱去建什么江夏。”

既然小侯爷套话那么容易,自然就有人追问,既然陛下无心江夏,为何又在书房反复观赏颜状元的那幅图?

小侯爷眉目微醺,看上去多少是因为喝酒掉了智商,稀里糊涂地竟都没有询问对方为何这么清楚君王御书房中都有什么收藏,一双平日里无比精明的眼眸里现在都是迷瞪和慌乱,说的是:“建……建不起,难……难道还不让人看着过……过瘾?”

就那摇头晃脑的模样,估计和数百年后一位狡辩“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的书生,颇有共同语言。

得了这样明确的话,很自然的便没有人再到小侯爷面前晃悠了。

#神君那装醉的主意,确实牛逼。

达官贵人们迅速回家连夜召开家庭会议!吩咐底下的掌柜!因为徐鸣都这么说了那这事儿就定了一半了!这会儿再去江夏买地可是手快有手慢无哦!

于是本来还有些定力的当场就把定力扔了,觉得家族小康就心满意足的也觉得别人可以去争这摊子富贵凭什么我不能争,再往夸张一点想,长安在隋唐时确实是个很合格的帝都,但如今的长安……论交通发达甚至不比洛阳,论风流繁盛也难以与江南相提并论,君王定都于此,为的是天子守国门,也不想放弃丝绸之路,那么君王如今青睐江夏,会不会存的是江夏作为一个目前探知地域中心的城市,作为“帝都”,会更加合适呢?

即便不是江夏也可以看汉中呀,汉江的运输能力和长安洛阳之间那条人工强行开凿出来的运河,岂可同日而语?

江夏的地价,也便因此一日三变,渐至高不可攀。

百姓在其中自然是最早出局的——最开始帝都来要买地,开的都是乡下人家想也不敢想的高价,多少人想的都是这波我卖了,回头换个地方,甚至都不用换太远,就是从江夏县城到旁边的村子,都能靠着这笔钱重新买房置产。

可拿到了卖房卖地的钱没几天,眼看着地价一骑绝尘,连乡下的地价都涨成了自己高攀不起的模样,哪个老百姓不得怒拍大腿,悔恨自己怎么就没那个定力多持有两天。

经济泡沫带来的必然是物价飞涨,原本卖房卖地的可以算是好大一笔钱财,但达官贵人多了,各种消费高了,再拿着那点钱财,小小一个江夏城,竟然都有了“长安居,大不易”的辛苦。

也只能收拾包袱走人。

百姓的天地基本被清空之后,接下来就是富商大贾们的战场了。

这便比买老实巴交的百姓手上的地,要血雨腥风得多了——富商大贾们属于是各有各的背景,各显各的神通,今日谁谁谁倒台,明日谁谁谁被查,每一次转手都是地价的提升,官府光收个交易税都称钱称到手软。

但还是得承认,此时的生产力很难称一句发达,即便是往来贸易的商人手中也未见得有多少现钱,倘若商人们只是用手头并不太多的自有资金来买地卖地,那场面还是小了。

所以,钱庄跟着就入驻了。

钱庄,其实也就是这两年国泰民安之后才有的产物,大魏目前唯一一家钱庄还有国家背景——在这种时代,但凡不是公权力兜底,也没有哪个商人有那个胆色开钱庄搞借贷,甚至哪怕是钱庄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有户部背景,一开始商人们都是不敢和它打交道的。

也就是这几年国际国内形势过于太平了,有胆大的从钱庄借出了启动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