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武侠修真>灯红酒绿下的我们> 25.从前日色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从前日色慢(1 / 2)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熬制梨膏糖,就得慢工出细活。

它的特点就在一个“熬”字,一般20斤鲜梨才能熬出一斤膏来。

熬梨膏的整个过程中,熬是最关键的一步。

“这个可是考验大家的耐心的,人要守着锅灶,看着火候,从白天熬到晚上。”杨奶奶嘱咐道。

“我来看火。”方瑜自告奋勇道。

“小丫头,要耐得住性子啊,这可不是一分钟两分钟的事。”杨奶奶好心提醒着。

“放心啊,奶奶,我能行!”方瑜见大家都有些累了,很自然把活儿揽到自己身上。

“我俩一起看着。”张铭宇好心过来帮忙。

杨奶奶点点头,两个人有个照应也好。

熬制秋梨膏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熬浆。

“这个很耗时,要把梨汁熬到锅底沸腾并冒出密集的泡泡才可以。”

为了防止汤汁沉底,杨奶奶又拿着大勺不时地搅动,让汤汁在时间的流淌中慢慢变得浑厚。

“奶奶,这得熬多久呀?”赵亮问道。

“得有近十个小时左右,这期间,人必须守着。

熬浆的过程就像是母亲对蹒跚学步的婴孩的呵护,眼神一刻也不能离开,随时观察锅中的变化,根据梨浆的变化添加适量的柴火。

熬梨浆是绝对不能用大火的,过去人们多是用些高粱秆、麦秸秆或者茅草之类的来熬梨膏。”

方瑜认真地听着。

她还发现,林夕寒一直跟着他们节目组,不远不近地跟着,有时候节目录制结束,她也没和赵亮说几句话。

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真复杂。要说是情侣吧,怎么一点儿都不腻歪?要不是情侣,干嘛老是跟在后面。

“想什么呢?”赵亮看方瑜在发愣,问了一句。

方瑜一下子回过神来,“没什么,我在想杨奶奶讲熬梨膏的过程,这么复杂。”

“那当然喽,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

“奶奶,跟我们说说您跟杨大爷的爱情故事呗!”

方瑜一边添着柴禾,一边问杨奶奶。

杨奶奶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答道:

“我们那个时候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知道什么爱情。”

“结婚后,我每天给他做饭吃,他没亏待过我。几十年,没打过架,吵过嘴。这是不是你们说的爱情。”

“当然是了!”赵亮和方瑜异口同声地问答道。

“一辈子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是最浪漫的爱情了。”

眼前的这位老人,虽然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是她的眼睛写满了幸福与满足。

方瑜满脸羡慕地看着杨奶奶,要是自己也能找到一个心爱的人,和他一生一世一双人,三餐四季共黄昏,那该有多浪漫呀!

方瑜冷不丁一抬头,刚好与准备转身的赵亮撞了个满怀。

“没事吧,怎么还这样冒冒失失的。”赵亮像个大哥哥一般,轻轻帮方瑜揉着脑袋,嘴里小声嗔怪着。

不知怎么地,方瑜的脸一下子涨红了起来。

这有什么好害臊的?自己以前没有这么脸皮薄呀?今天真是吃错药了。

方瑜心里暗暗叫苦不迭,嘴里只小声嘟囔着:“没事,没事。”

她胡乱地理了理额上的秀发,假装什么都不在意。

旁边的张铭宇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最后轻声问道:“没撞疼吧?”

方瑜本来打算找个无人的角落,让自己冷静下来,没想到又被张铭宇发现了。

她尴尬地咧着嘴,笑了笑,说道:“没事,这点小事算什么。”

杨奶奶也咧开嘴笑了,“年轻人出门在外,互相有个照应,挺好,挺好!”

说完,杨奶奶就乐颠颠地去查看梨膏了。

经过十来个小时的熬制,梨浆被熬得色深黏稠。

杨奶奶用筷子在锅里挑了一下,都能挑起来了。

“好了,要改文火了。”杨奶奶吩咐道。

“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熬膏。”

同样是用文火慢熬,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可以松口气,偶尔搅一下锅就可以了。

黏稠滚烫的梨浆在锅里翻滚绽放,梨子的馨香萦绕在周围,庭院四下里都飘散着香气。

锅盖一揭开了,一股清香扑鼻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