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武侠修真>穿越七零之大佬的锦鲤娇妻心好黑> 第307章 老爷子和老太太的变化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7章 老爷子和老太太的变化(1 / 2)

赵建松有样学样,两夫妻不管什么竞赛、活动、聚会统统推拒不参加。

问就是:家庭原因;对象不许;家里有老人要照顾等等等等。

赵云荣做为万能小弟,在学校高压,人情难却的时候,就成了那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

赵建松和姚甜甜在大学小日子能过的那么逍遥,全靠有他顶缸。

期末考一结束,差不多就可以买车票回家过年了。

只不过赵建松和姚甜甜今年却不准备回西省,他们要去广省、海市逛逛。

主要是姚甜甜想去看看。

她前世读书只记得78年到80年,广省那边就改革开放,允许自由买卖了,但她不记得具体是那个时间段了。

如今换了个时空,也不知道政策放开的时间会不会变,所以姚甜甜一直就很关注报纸和广播上的新闻,深怕错过政策开放的消息。

月初人民日报上才报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姚甜甜知道这是要“分田到户”了,因此这次就没让云荣跟他们去广省。

中央颁布的政策要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轮到朝阳大队虽然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可政策既然发布了,落实到朝阳大队是早晚的事。

他们在京城上大学,云荣这一房就剩他一个人了,他当初孤苦无依,快要饿死的时候,他的那些血脉至亲没接济他一粒米,真要分田到户了,他的那一份田地可不能便宜了他那堆冷血的血脉至亲。

包括那个带着他爸的抚恤金,迫不急待改嫁的妈。

姚甜甜把分田到户的政策解释给赵建松听,赵建松就给赵云荣出主意。让他回朝阳大队把该送的礼送了,把该维护的关系维护好。再找好信得过的人家转租他的田地,并写好协议放在大队部公示。

这样等朝阳大队开始分田到户的时候,他那些血脉至亲和他那个改嫁了的妈,就不能借他的名头跑到大队部去抢占他的田地了。

要说老爷子和老太太有赵建柏三兄弟护送,又有赵云荣陪着一起回西省,赵建松是很放心的。

老爷子和老太太在京城住的这一年,整天跟天子脚下的老头儿老太太们,蹲一起晒太阳聊八卦,大概是受了这些有文化的老头儿老太太们的熏陶,改变还挺大的。

天子脚下的老头儿老太太自有傲气在,人家即便聊东家长西家短也要搭上几句点评,再跟国家政策关联关联,那话题的规格老高了。

姚甜甜有次不放心,专门挑了早上没课的一天,拉着赵建松陪老爷子和老太太过去旁听,结果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俩差点儿没被那些一本正经点评时事的老头儿老太太带沟里去。

赵老爷子和老太太被这些喜欢读书看报,还喜欢一本正经点评时政的老头儿老太太们荼毒了一年,大抵眼界和格局都打开了,这一年倒是从不在赵建松面前提起赵建东和赵建南。

对赵建松带着三个弟弟和赵云荣一起捣腾着收破烂,也从不多嘴。

主要也是赵建松和赵云荣几个到了京城就跟放出笼的鸟儿一般,一口气就把陈建国介绍过来的七处房产和四块宅基地买了下来,所费金额近两万元。

把赵老爷子和老太太吓一跳的同时,也让老爷子开始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做错。

几个孙子不到三个月就把别人看不起的营生,经营的有声有色。反观他打小寄予厚望,什么都先紧着他的长孙,被养自私自利、眼高手低,就是种地也不能每天都赚满工分。

所谓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赵老爷子在失望之余,也对自己的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此这一年从不对几个孙子的事指手画脚,真正做到了“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赵建松说要带媳妇一起去南方,不回西省过年了,老爷子也没发火,挥挥手就让他过去了。搞得赵建松都有点怀疑人生,抬头盯着天空看了半天,怀疑今天的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

老爷子和老太太回西省过年,赵建松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坐着回去。他托人高价买了卧铺票,先送老爷子、老太太和赵建柏等人上了火车,才跟姚甜甜包袱款款,踏上去广省的火车。

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姚甜甜不想浪费穿越女的优势。

虽然她空间里的古董黄金和珠宝玉石,足够她跟赵建松十辈子都花用不完了,可谁又会嫌钱多呢?

人生还有那么长,开局就躺在金山上也不能就此摆烂,啥也不干,不是?!

特别是姚甜甜发现自己现在虽然还有前世的记忆,可总记不清一些事件的时间点。即便那些很多都是她读书时期倒背如流的东西,事件的时间点她现在也死活想不起来了。

姚甜甜现在只能提早做准备,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先去广省和南市看看。

这年头,不能自由买卖有不能自由买卖的好处。黑市那一套是赵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