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55章 父子论政(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 父子论政(3)(2 / 2)

的对头敌国,他由衷的希望吴越无论哪一国最终能把楚国扳倒。

“当今楚王是越王的外孙,两家联姻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吴国,所以格外热络。若是吴国倒下,越国兼并它的土地,则比从前的吴国更强大。越国和楚国马上成为竞争对手,二者怎能彼此相容?”

赵鞅对晋国称霸没有他的先辈狂热,只是对齐国对中行氏、士氏叛乱给予的支持给他平乱造成的困扰阻碍深恨于心。再者,身为执政,在他手上晋卫失和,面子上也挂不住。

吴国、越国不过是霸权末路的两个小角色,虽有“黄池会盟”,并不代表吴国已经凌驾于晋国之上。吴国组织的会盟跟晋国当年号令诸侯或是齐桓九合诸侯相比,不只是数量的差异,在量能上更是相去甚远。

吴国地处东南,除非能把楚国的领土兼并大半,否则受地形所限,只能在淮水一带逞威炫武。北上把齐打败也不足以彻底令齐归顺,对晋更不可能。越国对吴国,若是不能突破楚国的防线,影响力也有限。

对楚国而言,一个吴国已经势成水火,一个更强大的越国的存在是更大的威胁。除非楚国国力衰退,王室羸弱,国中无人,否则,一定会有所行动。

“这么说,楚国仍是南方霸主,无国可与匹敌?”

“楚国的历任国王一直致力于开疆拓土,向东向北扩张,它们是南方霸主很久了,将来也会延续下去。只是——”赵鞅话锋一转,“越国既然能以弹丸之地把吴国打成如今这副奄奄一息的模样,表明它国运已起,楚国也绝无可能旦夕之间将它拿下。”

“一旦起势,国力顺势扶摇而起,除非内讧自残,否则一定能维持强大好长一段时间。”赵毋恤语气坚定的说道。

赵毋恤的结论,用在吴国身上最适合不过。在荒蛮之地立国,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前期发展缓慢,几无明显起色。直到第十九代开始,吴国跟随楚国一道称王。

由于晋国的扶持加上吴王本身锐意进取,宏图大志,吴国国势快速提升。先是造成楚国的困扰,接着是与楚角逐中赢多输少,直入郢都,然后是大败齐国,与晋结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