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7章 小国大事(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小国大事(3)(2 / 2)

子。到了子路这里往往难以奏效,知易行难遇到子路只能掉头逃窜。每闻大道,他便着急付诸行动,生怕听到下一道理后又改变心意。

追根溯源,他在政事上取得的成绩跟他勇于实践息息相关。

孔子出任鲁国司寇,子路去季孙氏家,从杂事做起。很快,他勤快做事吃苦耐劳的优点就收获了回报。季孙氏对他十分赞赏,命他担任季孙氏的家宰,管理府上大小事务。不久之后,他又被派到季孙氏的封邑——费邑担任邑宰。

封邑是卿大夫的资源势力所在,打理封邑一定是挑选心腹亲信担任,此举无疑是对子路能力才干的莫大肯定认同。

离开鲁国后,子路去往卫国,担任孔悝的封邑——蒲邑的大夫。孔悝深得卫出公倚重,是卫国实际上的掌权者,得到他的赏识,可见子路的确是从政为官的好材料。

任蒲邑大夫三年,他开沟引渠,深入地方了解民情,体察民间疾苦,救济贫苦,大力发展生产,深得人心。经由他之手,县邑大治,政绩卓著。兴修水利时,他体恤民力,下令给修筑者多加一壶水一筐饭,身体力行师门所学的仁政德治。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卫国逗留了一段时间,去到他的治下,对他的政绩赞不绝口。

由于治理蒲邑成绩优异,子路很快声名大震,孔悝将他调到孔府做家宰,对他是信任倚重有加。

在鲁,在卫,子路都是从底层做起,很快就闪闪发光,绝非偶然。他若不是真金,也经不起环境完全转换的试炼,总能脱颖而出,得到家主赏识重用。

子路在鲁国从政期间,一名来自小邾国的平民,带领几个人投奔鲁国。他们来到鲁国城门前,大喊子路的名字,声称要跟他盟誓,其他人一概不信。子路认为,此人背叛国家,若是与其盟约,就是鼓励他人行背逆之事,最终回绝了此人。虽然如此,子路信守承诺的美名却由此传开。

同样以政事见长与子路齐名的“孔门十哲”之一的冉有,听闻此事后,由衷的感慨道:“千乘之国的盟誓不被信任,偏偏只相信子路一句话,实在令人敬佩!”

从此,“子路无宿诺”便成为信守承诺者的代名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