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8章 有国被灭(4)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有国被灭(4)(2 / 2)

季孙斯的器重。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公山不狃便与季孙斯产生矛盾,许多事情意见不一。正巧,季孙斯的弟弟季寤跟季孙斯也不合。

于是,以阳虎为首,季寤、公山不狃为辅,加上叔孙辄、叔仲志、公锄极,开始谋划赶走“三桓”取而代之——季孙氏由季寤担任宗主,叔孙氏由叔孙辄主事,孟孙氏则由阳虎任首领。

最终事败,阳虎逃往晋国。叔孙辄和公山不狃仍留在鲁国,占据费邑。

四年后,出任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开始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隳三都”。作为“三都”之一的费邑,自然也在被拆毁之列。

公山不狃、叔孙辄据费邑顽强抵抗,季孙斯率领大军前来清剿,二人又率费邑人袭击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仓皇离宫,跑到季孙氏的宫室避难。最后,多亏孔子冷静沉着,率兵反击,打败费邑人,解救了鲁定公。

战败后,叔孙辄、公山不狃先是逃到齐国,后又辗转去到吴国。

这就是吴王询问二人的原因。他们是鲁国人,又曾在鲁国担任要职,对鲁国非常了解。从他们之口,可以得到最详实的关于鲁国的情报,也能据此判定讨伐鲁国胜算如何。

先是召见叔孙辄。他毫不犹豫的说道:“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

退下来后,遇到公山不狃,叔孙辄把与国君的对话告诉他。公山不狃听后,皱紧眉头,说道:“非礼也。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职责,如今又要劝吴国讨伐它,还要为之效力,不如死去。”

叔孙辄一听,陷入沉思。

公山不狃继续道:“如果接到委任要讨伐自己的国家,一定要避开。一个人离开故国,不应该曾与故国之人结下仇怨,就要因此祸害乡土。现在您由于小怨要颠覆祖国,这样好吗?如果大王派您领兵先行,您一定要推辞。如此一来,君王将会派我去。”

叔孙辄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吴王又召见公山不狃,听取他的意见。

公山不狃回答说:“平日里,鲁国虽然没有什么可靠的盟国,但是每到危急时刻一定会有他国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我国讨伐鲁国,晋国、齐国和楚国都会援助,如此一来,我国就多了四个敌国(包括鲁国在内)。”

“再者,鲁国地处齐国、晋国之间,若是鲁国为我国侵占,他们一定感受到危机,唇亡齿寒。既是感受到威胁,他们的救援一定是不遗余力,我国便难有胜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