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37章 岂曰无衣(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岂曰无衣(1)(2 / 2)

步,完全是因为其父听信佞人妄语。如果参与晋国的计划,就能获取一定的政治筹码,可以借由晋国做说客,说服楚王接纳他重新回到楚国。只要能回到楚国,其余的事可徐图再谋。为了达到远景,眼前的利益是要牺牲的——置郑国的情谊不顾,不惜背信弃义阳奉阴违。

伍子胥几经劝说拗不过太子建,只得任由其行。不想,志短才浅的太子建的行径很快被郑定公的眼线察觉。最终,太子建被郑定公诱杀,伍子胥则带着太子建之子公子胜慌忙逃走。

此事一看是非立辨,肯定是太子建不对。可是,结果是太子建死了,郑国的利益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所以,在伍子胥、公子胜以及一行楚国随行人员看来,郑国对太子建的处罚太重,因此怨恨郑国。

吴国占领郢都后,伍子胥获悉令尹囊瓦在郑国,马不停蹄的赶去,除了要斩草除根,替太子建报仇也是目的之一。当然,郑国君主已经易主,他不可能像对付楚平王一样掘墓开棺,唯一能做的就是威逼对方不能收留楚国君臣。

“其实,只有令尹逃到郑国,楚王并不在。”蔡墨说道:“楚王总算没有彻底糊涂,没有去往他国。只是,也不知他究竟去了哪儿?”

“未有确信。”赵鞅摇摇头,“楚国地大人多,丢失了都城一定会想办法夺回来,只是内力涣散,人心不安,恐怕只能借助外力了。”

“放眼诸侯,哪国会对楚国伸出援助之手?”智跞和赵鞅对视一眼,冷冷说道:“我国肯定是不予理会,静观其变。齐国自顾不暇,秦国山高路远,肯定不想䠀这趟混水。除了三个大国,还有哪个诸侯国具备与吴国抗衡的实力?”

“吴国风头正健,若无三个大国其中之一出手相助,楚国绝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只是——”董安于低头思索片刻,继续道:“无缘无故的,谁愿招惹吴国?”

“看来楚国的国运只能留待命运作答了。”蔡墨笑了笑,若有所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