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36章 柏举之战(4)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柏举之战(4)(2 / 2)

中生有诬告陷害,伯嚭和伍子胥不会到吴国。毕竟,他们的祖辈在楚国有名有地位,足以提供他们光明前途所需的人脉资源。

“楚材晋用”助力晋国国力蒸蒸日上,“楚材吴用”成为吴国战胜楚国的致命武器。楚国有才不能用实在令人扼腕,更可悲的是,他的统治者仍一如既往的视若无睹。

同样是作恶,楚灵王自杀,楚平王却得了善终(吴入郢都之前,这个结论是成立的。),楚昭王成为两位前任恶政的替罪羊。

楚国的大好河山经由祖祖辈辈筚路蓝缕得来,竟被子孙抛弃,被当年的蛮夷小部落据为己有。不知在黄泉之下,楚国的烈祖烈宗作何感想?

当年齐桓公以楚国不进贡周王室为由,威胁楚成王,要大兵压境。楚成王派出使臣据理力争,齐桓公仍有侵袭之意。楚成王不得已,撂下狠话,声称如果齐国仍不放弃,楚国将以方城为城墙,汉水为护城河,与齐国决一死战。齐桓公一争高下的心,这才彻底断绝。

与齐斗、与晋争,楚国历任君王都顶住了重重压制,守住了领土,都城毫发无伤。不曾想,竟被吴国这个偏居东南的小国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真是高手对决不输阵,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刺头的乱拳打得筋骨错位,哭泣哀嚎。

郢都被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楚国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与此同时,它也成为吴国参与中原事务的揭幕战。从此,吴国的眼光越过楚国,往北展望。

齐国、晋国、楚国、秦国,成为昨日黄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吴国作为新锐势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登上中原政事头条,这是吴王寿梦孜孜以求的梦想。

人生是一个梦想连接着另外一个梦想,国亦如此。既然已经凭本事(而非购买)上了一次热搜,未来吴国注定还有更多的曝光机会,成为各种事件当仁不让的主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