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九九歌(1 / 2)

众人进了学堂,便眼见一个足够跑马的操练场上,数十个孩子正跟着一位王府护卫在跑步,“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立定。”

便见孩子们马上齐齐一个收步,顿时组成一个方阵,横平竖直,李二看了顿时便是一惊,这是要做什么,培养军队吗?

李二可是造反出身,对军队的事情看得严着呢。

但看了看最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也只不过十岁,便知自己想多了,只是学堂里也要学军队的操练吗,青雀为什么这么做?李二心内暗自有些诧异。

众人再往里走,便听见一个稚嫩清脆的声音从一间教室里传了出来,长孙一喜,这正是青雀的声音啊。

“今天我们讲乘法,是加法的高一级运算,这是乘法口诀,需要全部背下来,现在先跟我读。”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孩子们也极为认真地跟着李泰读着。

这是李泰在亲自教授算学,他只是一个人,无法对二百多孩子教学,便从各班里掐了一些脑子比较聪明,有着一定计算天赋了孩子们过来组成一个班。

后世俗称的掐尖班。

每日定时上课,李泰打算再过上一个月,便由这些孩子们在各自的班级上担任算术老师,由他们为所在班级讲授算学启蒙。

李二众人听了后,却是明了,长孙便问道:“二郎,这是九九歌。”

“正是,虽然读法略有差异,但确实是九九歌。”李二说道。

九九歌,春秋战国时期便已有,到隋唐时期已经相当完善,只是李泰的读法和现在通行读法略有差异。

比如李泰教的是:“二二得四。”但通行读法却是“二二如四。”只不过两种读法中,“得”和“如”却是一个意思。

接着便传来,李泰给孩子们讲解乘法和加法的区别,为什么有了加法,还要学乘法?虽然声音稚嫩,但讲解却是极为浅显易懂。

便是外面众人也不禁点点头,看来李泰还真有当老师的天赋,这讲课水平,其他老师没有个三五年,做不到这般。

“当当当”,三声悠扬的钟响传来,便听各个教室内陆续传来:“起立。”“老师辛苦了”。

紧接着各个教室有序地出来数百个孩子,看他们去往同一个方向,李二便信步跟了上去,长孙和众人看了看,便也跟了上去。

进去一看,这里却是饭堂,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味,便是众人也不由咽了口唾沫。

饭堂面积相当大,一张桌子配置了两张背靠式的椅子,椅子高度较高,与大唐风格迥异。

只见孩子们挨个地拿起一个木制餐盘,上面分成若干个格子,看来是便于装盛不同的菜,还有一个碗,只见孩子们取了饮食后,便会自行找一个位置坐了下来,静静地开始用餐。

李二和众人看了点点头,看来李泰对待这些孩子们真心不错,食堂里的饭菜便是普通平民家中也不常见,有鱼有肉有汤,饭量装得满满的。

李二问了一下孩子:“娃儿,饭食可口吗?”

小孩一看这些人,还以为是食堂的管理人员,便道:“好吃,比我家里的还好吃。”

“你们在此入学,需要交多少钱粮啊?”

“不用啊,越王仁慈,不仅不收学费,笔墨书本全免,而且每天中午的午餐也是免费的。”

李二和众人不由得有些暗自咋舌,均在心里暗道:“越王好大的手笔,这花费小不了。”

须知此行,众人没有通知过李泰,看到听到的便是学堂的普通日常,日日维持如此开支,对越王府来说也是一项巨大支出。

李二众人看后,便自退了出来,转身回到王府。

此时李泰已知李二过来了,正站在王府门口迎接众人,对着众人挨个施礼,礼数甚是周到。

长孙无忌、房玄龄和魏征等人,却是不由看向长孙,心内均是暗自佩服,听说长孙贤德,果然不假,只看太子和越王,便可知长孙很会教孩子。

李二也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长孙最后上来抱了抱李泰,拉着李泰的手,返回王府。

众人再次回到会客室,小芹正在摆茶水。

对李二众人来渭南,李泰还是有些惊奇的,但此时不及多问,便道:“父皇、母后,舅舅和各位大人,已经午时了,不如大家用完膳再聊。”

李二却道:“用膳不急,我且问你几句话,你为何要办这个学堂?”

“回父皇,当初你可是说过,让我想办法让封地子民过上好日子的,还说了子民要是没过上好日子,封地可是要收回的,

所以我做些规划,想让庄子里逐步发展起来,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所以孩儿以为,治理一个地方,教育要先行,这是改变庄户们生活的第一步。

他们以后不一定要参加科举,但能识字、有了些学识,无论农耕、百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