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贞观:我乃最强寒门枭士> 第73章 统治者的选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统治者的选择(1 / 2)

“遵循老子的思想,主张道家的理念。”

世界与我本是一个整体,世界与各国本是一个整体,世界与人类本是一个整体,世界与万物本是一个整体。

世界,我,各国,人类,万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属一个整体,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虽然他们概念不同,但他们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亡俱亡。

从大的视角来说,他们其实是相同的,都属于同一个世界。

这就叫大同世界。

所谓的大同,就是看到这个整体。为了这个整体着想,部分之间不分歧,不孤立,不敌视,合作互补,和谐共生。

所以,大同世界,它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目标,而且是一个经常变动的现实。

认识大同世界,维护大同世界,促进大同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人类等每种生物,所共同关注的大事。

秦始皇当年那种书同文、车同轨那样,来统一国家,来建立统一的文化就是实现大同世界的一种方式。

这就是李明轩想到如何去大唐去改变百姓生活的理念。

他是陇右李氏的后人,在李唐宣传老祖的思想属于绝对的政治正确。

至于宣扬这个思想的原因也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

这样想着李明轩看着陇右李氏的同族李少康和高明两人有了主意。

“少康,你说皇权天授没错,但是这天下是我们李氏的天下,用儒家的思想来治国,总归是不对的。”

李明轩准备用学识说服两人,毕竟未来宣扬他的学说就是要不断去说服别人。

李明轩主要看着李少康道:

“大伯说过,你四岁就饱读诗书,熟悉史书杂谈。

依你之见,你觉得儒家还是原来的儒家吗。”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是针对君子与小人两类不同主体,分别阐述为公利与私利。

君子与小人在当时又多指居高位的统治阶层,与处在社会下层的百姓。

大唐是家天下,我们李氏的天下。

这家天下制度中,国家公利被作为整个帝国的君父皇帝代言。

这样一来,先秦儒家所言公利与私利的主体,在帝国时代就分别是帝国君主与帝国百姓。”

李少康听着李明轩的话,总觉得这个家伙有什么了不得的意思,但是没有在他表明之前,也没有追问,而是继续听着。

李明轩直指问题的根本道:

“帝国的财富资源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从而导致帝国利益主体公私不明。

利益主体公与私界限划分不清,结果给整个国家带来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国家、群体和个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

圣人的义利思想,是坚持国家和民众二者利益为重,并将两者合二为一,民众归于国家这一利益主体之下,即民之利就是国家公利。

我大唐,国家以国君为首,国君之利除了指个人私利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则代表国家公利。”

李明轩冷声道:

“这样一来,国家公利的主体就成了君主。

圣人要求在位统治阶层更加严格的道德要求,统治者本身的个人私利逐渐不予主动提倡。

儒家的逻辑思维中,君主作为职业政治家,为民谋利是其基本的职业要求。

君主的工作任务是忠于职守,保境安民,他们主要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和民众利益的维护者。”

“君主个人私利则消融在国家公利之中,儒家看来,只要君主维护了国家公利,其个人私利也就自然能得到实现。”

李承乾听着李明轩的话忽然开口打断道:

“的确,先秦儒家学说具有修己和安人两个方面。

这两方面又先后关联,修己以成君子,君子以安百姓。

个人层面,以德修身;

在国家层面,以利安民。

可是,儒家以公与私区别义与利,将义与利的关系,随即转化为国家与个人的层面,并最终分别落实到君主与百姓身上。

但是,皇帝是一种公私不明的身份,既代表个人又象征国家。

皇帝对于个体正当私利的要求,是其作为个人的权利,作为整个帝国的象征,尽心治国安民。

竭力维护国家公利是其做皇帝的义务。

假使皇帝在从事这项职业时帝国的财产资源难以断定真正归谁所有?”

李明轩听着李承乾的问题摇头道:

“错了,多数王朝的国库就是皇帝的私库,皇帝的家庭日常开销、自家工程建设、婚丧节礼举办等一切开销都出自国库。

即使有些朝代皇帝自设私家管理机构,然而皇帝的私库储备除了国家公利这一来源,再无其他出处。

既然国家公利等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