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历史军事>长夜谍影> 第467章 潜心研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7章 潜心研究(1 / 3)

这两天时间,方如今一直都在办公室研究保险柜。

经过认真比对,王韦忠终于从银行公库当中找到到了与湖边村饭店530房间发现的钥匙相匹配的保险柜。

但喜悦只是暂时的,因为打开保险柜仅仅有了钥匙还不行,必须要有密码。

如果是一般的银行直接就上暴力手段了,可临城市银行公库背景深厚,听说跟孔家都搭着关系, 即便是站长对此也是顾虑颇深。

方如今暗自叹气,国家利益竟然让位于个人私利,这样的政权能够持久才怪。

暴力手段打开保险柜是不用指望了,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搞清楚“鹞子”设置的密码。

桌上放着的都是“鹞子”相关的案卷。

这是经过站长特批,从机要室调阅的。

在他之前,全站只有站长、吴剑光、张鑫华三人看过这份档案,便是一直参与此案的王韦忠都无缘得见。

方如今逐字逐句地翻看着, 希望从里面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530房间的窗帘一直都是半拉着的,而且晚上房内还开着台灯,这些情形在望远镜里看的很清楚。

案卷里的内容很少, 尤其是“鹞子”来临城之前的内容,更是寥寥几笔而已。

也许和其他的情报买家价钱还没有谈好,而这些情报放在自己身上有不安全。

自从“鹞子”下火车踏上临城土地的一刹那,便一直在行动组的秘密监控之中。

直觉告诉他,“鹞子”极有可能是特务处早就安插在日本人身边的钉子,又或者是张鑫华等人重金收买的情报贩子。

先不去考虑张鑫华和交通员之间具体的情报传递方式,既然是情报交易,为什么不让交通员直接将情报交给买家,而是要存放在大兴银行的保险柜里,又将保险柜钥匙留在530房间里。

只知道“鹞子”姓苏,具体姓名不详,早年间曾经在日本留学,后来回到上海,在一家叫作幸增洋行的日本洋行担任经理一职,深得日本老板的信任。

目前公库那边也安排了人员监视,但是并没有发现可疑人员上门。

银行只有在昼间开门营业的原因,而这个时间段,他在饭店的前后两个门口都安排了人,“鹞子”一个大活人要是在白天众目睽睽下走出饭店,监视的行动队员不可能没看到。

什么人会出如此高的价格购买情报呢?

张鑫华认为首先应该排除红党的地下组织,理由主要有两点:

案情如下:张鑫华在半个月前亲自赴上海与“鹞子”接头联络,只是那时“鹞子”也并未将情报拿到手,双方约定半个月之后,“鹞子”借出差之机将情报带到临城,亲手交给张鑫华。

房间的电话记录也都查过了,只有一个打出的,便是通知在一壶春接头的。

按理说, 已经发现了那把几乎被人忽略的钥匙, 对侦办案件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一是经费不足。近几年,红党的地下组织在党务调查处的不断打压之下,处境十分艰难,不大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购买情报,反正以他的认知,这种可能性很小。

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去的位于大兴银行的市银行公库呢?

接头时间定于到达临城站的

据张鑫华介绍,在临城,西方各国的情报网络多有渗透,甚至还存在一个成规模的情报市场。

大兴银行公库中的保险柜相当于起到了一个死信箱的作用,这可以理解为对交通员的一种保护。

1919年收回了天津德奥租界和汉口的法租界,1924年收回俄租界,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等,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华利益大幅减少。

至于大兴银行的市银行公库保险柜,吴剑光私下认为是张鑫华的监控布置有漏洞,给“鹞子”提供了机会,令他完全可以在饭店里同其他人从容地接头,又或者是趁着行动组的监视人员不备偷偷溜出去。

这一天多的时间中,一共送了四餐,分别是前一天的早中晚三餐以及事发当天的早餐。

一遍看完之后,他又反复阅读了几遍,将“鹞子”案牢牢地装进脑袋里。

王韦忠正在整理手头上的工作,准备交接,听了方如今的汇报点头同意,但是站长要找他谈话,怕是不能随着方如今一同前往了。

一是“鹞子”不想让交通员和情报买家见面。

不过,他很快就失望了。

而另外一种可能,则是类似交通员之类的人从“鹞子”手里拿走了情报。

这符合吴剑光的一贯作风,始终以自己极端的利己主义世界观去度察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

但是据张鑫华称,行动组对送餐的侍应生等凡是跟“鹞子”接触过的人,都进行了认真的盘查,并没有发现夹带之类的情况。

“鹞子”之所以表现出对张鑫华的信任,实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