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6 章(1 / 3)

李小慧被问什么时候返校,原本脸上的八卦气息瞬间消失殆尽,转变成愁眉苦脸,她叹气:

“我不想回去,学校上课一年教的还没你这里一个月学得东西多,外面都说高考快要恢复了,那群人还整天劳动喊口号,这么下去怎么考,交白卷能上大学?”

“消息这么快就公布了?”

林向晚有点纳闷,她隐约记得,前世老板曾和她吹嘘,恢复高考的消息发布后,仅有一个来月时间复习,老板就考上了T大。

怎么,这才八月,距离考试还有近半年,外面已消息普及了么?

李小慧挠了下头,笑道:“普及倒还不至于,但稍微敏感些的人,差不多知道了。”

坐在第一排,一直安静听她们聊的吴桂月突然插话:“确切么?”

李小慧探过身,压低声音:“我妈和我外公说的,上面定了,早晚的事儿……”

柳沟几乎与世隔绝,目前还一派平静,李小慧把这重磅消息带进来,饶是柳沟学校的孩子们都听说了,可他们原本就被林知青以各种方式激得,一直保持高效学习。

一时间知道将来有考试,多数人也难以更为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息对他们毫无影响。

除了学习变得更为主动,课堂氛围更好以外,林知青的威望和影响力,无形中再一次提高。

甚至李清、李秀秀、田小峰、李大柱等人心里对她极为感激,若非早有她打下如此好的基础,他们得知即将有考试,也没有抓住机遇的本领。

插班而来的杨玉兰、孙良等人就更为感慨,回家后私下和家人感慨,那两块钱的插班费真没白花!

若真从此得了改变命运的机遇,简直是太值了!更何况,还有人已通过拿奖学金,早已把插班费赚了回去……

很快,柳沟学堂又迎来了一批报名热潮。

特别是附近大队的插班生们,纷纷将兄弟姐妹也带来报道。

何奶奶带的小学教室已全部坐满,个别来晚的孩子只得搬着板凳,坐在门口听课。

整个九月,柳沟学校的热度居高不下,一直是社员们走亲访友时候必谈的话题。

崔永贵的一些亲戚们坐不住了,有人找上门,问:“要不咱也叫孩子们去报道念书吧?”

“不去!”

崔永贵一听就烦,摆手:“有屁用啊,你们别听人说风就是雨,这么多年过去了,咱们这穷山沟还能飞出金凤凰?你们看见有谁真念大学了?!”

“……”

众人沉默:还真没有。

“但,试试总归没啥坏处吧?”有亲戚当众叫板。

崔永贵发现,现在,崔氏亲族里面,他已不能够再说一不二了,看了眼和他叫板的人,冷笑:“你们之前得罪了那小知青,现在想送孩子去,人就能收?”

亲戚沉默。

再也没人当着崔永贵面提什么送孩子上学的事了,只是,不久后,有人发现柳沟学校里面,悄悄多了两个崔姓的孩子……

若说,柳沟还是面上一派平静,那山下农场里,已是风起云涌。

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知青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着高考的事。

有相信的,并认为考试将在不久后到来,比如明年、后年;也有人怀质疑态度,认为如此巨大的改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知青们热衷探讨这个。

但是,不管人们明面上怎么说,各类初高中老课本被哄抢而光,确实不争的事实。

甚至,柳沟供销社柜台的文具、纸笔已缺货很久了。

那些嘴上说着要观望、持保留意见的人们,在哄抢书籍、纸笔的时候,可丝毫不会手软,或慢半步。

以至于,在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形成了一股争抢知识的热浪。

谁手里若能有本老教材,必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一众知青就像闻到腥味的馋猫,纷纷凑上前围住,央求对方能把书借给自己看两晚,以便能连夜把文字抄录下来。

老中学的仓库,被这群患有知识饥渴症的知青们翻了个底朝天。

但狼多肉少,远不成比例。

就算零星能找到几本残破的老书,也瞬间被人们哄抢,以至于,每人能拿到手的,都是片面残缺的,没人能找到系统的教材,甚至,时常一本书被闻讯来争抢的人们撕成好几片。

就在这种知识饥渴、教材稀缺的氛围下,清河公社农场中,有人打听到,在前面大山深处,有个不知名小山沟学校里面有书。

“真的假的?”

“就是,这么稀缺的东西,山沟里能有?”

“可是,你们知道哪山沟小学是谁办的么?”

“谁啊?”

“林知青!”

“嚯,难怪了,别说她有几本老书,就是说她有一套,我都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