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风起(1 / 2)

腊月初七,洪水已经漫至深林一带,沿路的村落和古镇皆因灾祸失了原本的面貌。

百姓流离失所,北卫河岸的商业和农作遭到严重的冲击。

卫国东北部的繁华不再,成群的难民涌入了襄南古城,势要翻过秦乐山脉,去到皇都讨回一个说法。

朔风凛凛,乌云压城。

正当永顺帝焦头烂额之际,清怀王骤然自请前往北卫河治理水患。

苏煜一袭绛紫色锦袍,腰间的松竹羊脂玉佩随着倾身的举动稍稍晃悠。

他扫了眼苏霁的方位,冷冷勾唇,随即向帝王一拱手,温声自荐:“北卫河形势严峻,若再无应对之法,恐怕后患无穷。儿臣愿带人前去处理此事,必定将堤堰重修完善,查明此次水患背后的真相。”

他的目光在风太傅和苏霁的身上来回转,眼中神色坦坦荡荡,好像真的不清楚背后的原因。

帝王闻言脸色一变,尖锐的眼神紧随着苏煜瞥过在场众人。

朝中的阵营站队虽不完全明朗,但太子和清怀王各自的追随者却都盯紧了这次的灾祸。

民间谣传的风家人贪吞钱财、偷工减料一事是否属实?

所谓的证据就摆在御书房的御案上,然而永顺帝仍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他捏了捏眉心,疲惫的嗓音传至众人耳边,“众爱卿认为,清怀王此意可能行?”

“回圣上,清怀王平素与太傅大人甚是亲近,由他前去北卫河,实在不妥。”

“圣上,臣有不同看法。朝堂上一向公私分明,不该以亲疏关系来评判此次的人选。清怀王为人如何,诸位大人自有定夺,臣相信殿下绝不会包庇歹人。”

“圣上......”

望着底下互不相让的两拨人,永顺帝微微阖眼,手搭在龙椅上无规律地敲击着。耳畔的争论不休,他掀开眼皮,用莫测高深的眼神环视诸官。

有时只是不经意地掠过清怀王,有时却意味不明地端详太子的面容。

“太子的看法如何?”

大殿的人群没了声响,视线齐刷刷投向左侧最前方的那人。

墨发若绸缎面料般柔软,一半束起以玉冠固定,一半乖顺地披在脑后。

他玄衣裹身,祥云暗纹即便在光线暗沉的屋子里也一样清晰。

殿中的屋顶四角各盘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龙,龙首向下微垂,口中都叼着一颗明珠。

薄光穿过雨幕射向金龙明珠,斑驳的光晕散在玉石砖块的地面上,折出的片片光域将人罩在中央,蒙上一层浅淡的银边。

玉冠生辉,银线织成的祥云在光中缓缓流淌。

苏霁的嘴角扬起一抹浅笑,偏头对上苏煜眼神的那一瞬,心中已有了算计。

苏煜敢自己提议,必然是信了碧落偷听到的对话内容。

眉眼悄悄浮上笑意,他上前一步,垂眸不急不慢地回道:“儿臣同前日一样看好三弟。”

太子的一句话算是为这场争论落下了尾音。

群臣屏气凝息,无论哪边的人都不敢再顶着太子沉郁的眼神去进言献策。

清怀王自己开口,加上太子认同,看来他这一行是非去不可了。

永顺帝望着此刻不约而同沉默的臣子,一时哑然,眼里的挣扎翻腾后终于归为了平静。他向苏煜点了点头,“既然诸位爱卿皆认可此事,那朕便允了清怀王。”

言毕,他背过身摆了摆手,令众人退去。

庄严肃穆的宫殿徐徐敞开殿门,群臣从中步出,他们或唉声叹气,或洋洋得意,唯有最后的两个皇子保持着适宜的笑容。

油纸伞隔绝了雨幕,也把众人的心思掩了个干净。一眼望去,各色伞面三三两两地紧紧挨着,不用细究就知道他们讨论的话题。

苏霁站在殿前的台阶上,居高临下观察了许久,最终只不咸不淡地瞥了眼苏煜,未作表态就朝东宫迈开了脚步。

伴随着淅沥的雨声,雷鸣轰轰,豆大的雨点从沉重的乌云间抛洒下来,密集得好像笔直的瀑布,将视野遮得模糊朦胧。

宫门口,凤栖宫的小宦官在人群后拦住了帝王身边的近臣,往他袖子里揣了一个包裹,面上讨好一笑,“大人,娘娘想打听打听北卫河的情况......”

“娘娘居于后宫,怎能干预朝堂之事!”那文臣立刻推开他塞银两的手,疾言厉色的样子瞧着甚是清廉。

“大人莫要过河拆桥,您怕不是忘了家中幼子......”小宦官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随后后退一步,倨傲地瞧人,“大人可想仔细了。”

那老臣气得脸色差到极致,嘴唇翕动,双眼中燃烧着熊熊火焰。他默默深吸一口气,眼里的火焰就“噗”的一下立即熄灭。

将朝中争论的形势和结果告诉了小宦官,目送他远去的背影,老臣的背脊耸了下来,连连摇头哀叹,“冤孽啊!都是冤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