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朱容藩(1 / 2)

“殿下,时候到了。”正在写信的朱媺娖被刘淑催促道,她点点头,放下笔,看看笔下的字迹:“……朱容藩此人我知,应为远枝宗室,但绝非什么楚王世子、郡王,他有大志,但没有掌兵之能和时势不成,你别被他忽悠了。”

朱媺娖写完给李过的信,想起历史上那位朱容藩,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能而不可用。他的人生就跟小说一样,到处坑蒙拐骗,李过、王光兴这些老江湖都被他忽悠过。可惜真实的历史不是什么小说,不会打仗就是不会打仗,乱世之中要么你有领兵的能力,要么你和赵构一样不可或缺。朱媺娖一向很有自知之明,民政上别人不理解就算了,唯独在战场上从不瞎胡闹。

朱容藩少年无赖,张献忠的军队攻陷楚王府后,朱容藩逃入左良玉军中,冒称“郡王”。诸将都讨厌他,于是逃向南京;贿赂马士英,请任命他以镇国将军监督楚营,差点激起兵变。李自成余党进入湖广,他再入大顺军中自称“楚王世子”;大顺将领开始很高兴,欲立为王。后来怀疑朱容藩作假,乃止。他被永历承认为宗室,做过宗人府令,也曾收取曾英的败兵击败清军、收复重庆,算是明末小有才能的宗室政治人物。

就是野心太大,看不准时机,后因趁永历帝被刘承胤所困之际自称楚王、天下兵马副元帅,隐然有窥伺神器之意,遭到督师堵胤锡、总督吕大器等人率领的忠贞营、杨展等部围攻,又被揭露并非楚王世子,所部遂解体,败走夔州,藏在草舍中,为土民擒献,被斩杀。

朱容藩的身份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质疑,但南明三帝皆承认其宗室地位是无疑的。看他的故事只能说这位是明末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很符合大部分人心里以小博大,借用中央权威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但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他不在入川以后过早暴露自己野心,说不定还真能搅动一番风云。

在朱媺娖眼睛里他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都算不上,能力没多少野心还重,更认不清实势。

“容藩能言善辩,若去广州麻烦,你暂留身边软禁。”朱媺娖写下对朱容藩的处理,眉头紧锁,不知道这件事对不对。放在身边是个麻烦,放在李过身边又怕他教唆忠贞营,麻烦。

算了,先不想这么多,还是先给这场大捷的战斗英雄发饷银,这才是最重要的。

朱媺娖不会忘记还在浙江的博洛部,从现在的情报来看他似乎没有进行对福建的进攻,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此次战斗里冲锋在前,并立下战功的何兆宁被她表举为总兵,领着自己麾下的几千兵马,以郭瑶为副将,前往江西广信府防备博洛部。

何兆宁水战陆战皆精,在水网密布的江西非常合适,而且广信府是江西福建浙江的交界处,满清入福建的门户之一分水关就在广信府的边缘。这个地点非常重要,原先被清军夺走,又被夺回,何兆宁正是在这里立下的战功。

朱媺娖看着何兆宁意气风发的前往广信府,继续准备自己的赏格与粮草,今年江西小半地方被破坏,还需要从江西南部调粮。

这一日,朱媺娖身披甲胄和黄得功一起坐在高台上,饶有兴趣的亲自给战斗功臣发钱,一个东虏的脑袋五十两,两个东虏脑袋一百两,三个东虏一百五十两。

相比起粮草、军械及各种军需物资的损耗,饷银开支才是真正的大头,明朝的国家财政就是被辽饷活活拖垮的。

相反损耗的物资价值才不到十万两银子,而如果不是在出发江西之前朱媺娖先发了一遍饷,要钱还更高,要知道不光两广将士的饷银,还有乡勇的赏金。

黄得功麾下也不能不给,不过江西北部受损很多,可以抠出一些田地来给黄得功麾下的将士。朱媺娖悠悠的望向东南方向,心知名不正言不顺,不然她完全通过府兵分田把成本压下来,真可惜,而且江西也不是自己的地盘。

府兵这种专业士兵好啊,只是府兵制是与均田制相辅相成的,唐朝到了玄宗时,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也就跟着崩溃,对外征战只能征召募兵。

到了宋朝之后就一直是募兵制,募兵制的缺陷就是士卒战斗意愿低、易闹饷。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开创了卫所制,变相恢复了府兵制,才有了洪武十三次北伐,才有了永乐五征漠北。

可卫所制也一样没办法克服府兵制的缺陷,各卫所的高级将领纷纷开始大肆侵占屯田,底层军户食不裹腹还要为朝挺打仗,也没时间训练,进而导致战斗力每况愈下,嘉靖时卫所军就已经不堪用。后来倭乱爆发,戚继光就只能够恢复募兵制,招募义乌矿工为兵清剿倭寇,因为江浙卫所军早已腐朽不堪战。

戚继光为什么能够这么能打,因为他给发高薪,朱媺娖为什么能打赢,也是一样发高薪,发赏。

看着这场大捷的功臣一个个带着大红花感激涕零上来领赏,朱媺娖心痛的同时习惯性拉拢士卒,心底还在思考府兵募兵的优劣。她没有孙可望的本事,而江西正是满清兵锋所及之处,真不适合大刀阔斧的解决土地问题,如果不是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