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贺双卿(1 / 2)

清朝

曹雪芹看着天幕中的这一幕,眼圈微红。他是多么怜惜这个钟灵毓秀的姑娘,明明才情可比咏絮才,然而终究消香玉陨。他也曾经历风云骤变,更见到那些女儿泪,女儿血。当年,在他十三岁的时候经历抄家,看着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如今他居住在北京西郊,门户凋零,人口零散。为了家人,他勤奋读书,替父亲开始料理家事。可是,过往的一切也久久在他心中徘徊。他曾打算将家族过往写下,攥稿一份《风月宝鉴》。不仅是记录家族兴衰,也是为了纪念那些灵秀的姑娘们。

“苍天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曹雪芹喃喃道:“她们是水做的骨肉,却偏偏还要嫁给这些暴徒,忍受这般苦楚。”

皇宫

尚未登基的乾隆,之前看到双卿的诗才就已经忍不住激动了。他在唐宋诗人中最爱杜甫,对于各家诗人也如数家珍。

“可惜,怎么只排第九位。”乾隆暗自还是有些不爽。

况且这榜单只排了女诗人。若是历数男诗人,那他怎么也要有个名次吧。自己写了这么多首诗。虽然也不全部都是佳作,但是挑拣出来,倒也有不少水平上佳的。

如今,得知清代第一女词人就在当代,而且算下如今的时间,双卿尚且还活在人世。雍正看到这个年份,自然也已经派人去封赏。不过看天幕所说,双卿身体太差,还患有疟疾。因此,他派人封赏的时候,也派人延请名医一起过去。自己的父亲当年也得过疟疾,病情非常严重,从传教士那里得来了金鸡纳霜的药方。

不过,自从康熙健康活下来之后,便严令这个方子流传到民间。就算西方的科学这么有用,皇宫里的皇子也都会学习部分。然而西方学者之思想,十分怪诞,背离正统,千万不能让百姓效仿。

“眼下,这天幕骤然说出金鸡纳霜和青蒿素。”即将出发的太医心中也是激动不已:“这也是百姓之福呀。”

【史震林辞官归田后,他写下一本书记载自己的游学经历。《西青散记》共四卷,其中一卷以双卿所做的诗词为主线,记载了双卿的一生。这里面有双卿的词十四阙,诗作共三十九首,文五篇,这还不含未足成篇者。】

【双卿是幸运的,所写词作和生平被友人写进书中,可以流传至几百年后。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钟灵毓秀的女子默默无闻的消逝。就连有才女之名的谢道韫和上官婉儿都只保留下些许作品。】

【双卿的一生又是不幸的。她明明聪慧过人,极具诗才。可是在那个年代,她必须嫁人,必须屈从于婆婆的恶行,丈夫的暴力。她的忍屈求全没有换来怜惜,只有艰辛的劳作和重病的身躯。】

字幕上又浮现了一首词:

“二郎神·菊花

丝丝脆柳。袅破淡烟依旧。向落日秋山影里,还喜花枝未瘦。

苦雨重阳挨过了,亏耐到、小春时候。知今夜、蘸微霜,蝶去自垂首。

生受,新寒浸骨,病来还又。可是我、双卿薄倖,撇你黄昏静后。

月冷阑干人不寐,镇几夜、未松金扣。枉辜却、开向贫家,愁处欲浇无酒。”

【这首词,说的是菊花,挨过了苦雨和重阳,新寒浸骨。可是说的又何尝不是她自己呢。开向贫家,愁处欲浇无酒。更重要的是活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婚姻也是躲不开的牢笼。既然大家都不识字,既然大家都结婚,那么这一切也顺理成章。】

【如果在今天,双卿可以上学,凭她的聪慧以后可以当文学家、作家、诗人。等她自己工作,见识了这广阔天地,婚姻难道还是必需品吗?可是,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怎么会懂得女子能顶半边天。】

清朝

门外传来熙熙攘攘的声音,韩西往外看去,却有些疑惑:“双卿,那是你母亲吗?看起来跟你有几分相像。”

双卿愣了愣,在韩西的帮忙下,起身看向窗外。这一眼,她的泪水便忍不住流了下来。外面,双卿的母亲带着她的叔父,以及贺家的一些年轻人,正在跟周家母子对峙。其实,在天幕讲到周氏母子如何虐待双卿的时候,外面就已经一片哗然了。

当时,杨氏就面红耳燥,打算赶紧回去。旁边的人看她的眼神颇为震惊,难免劝慰起来。周大旺则咬紧了牙关,脸也是紫红紫红的。不过,还没等他们从田里回去,就先碰上了从邻村过来的双卿家人。

就算双卿失去了父亲,可是她仍有亲人在世。当下,就有人先开始骂战,杨氏辩解,拽耳环这事现在还没发生。可是,这边闹闹哄哄,天幕已经说双卿很快病逝。算算时间,双卿病逝离现在哪还有几年时间。

双卿的母亲嚎啕:“我苦命的女儿啊,她做的哪里不对了。她这么孝顺婆婆,顺从丈夫,你们竟然还这么打她。”

双卿的叔父一脸郑重:“既然,双卿在你们那里也过不下去,那我们就把她接回来。”

婆母气愤道:“我们当时可是给了三石谷子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