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辰墨书院>女生耽美>不见长安> 引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引子(1 / 1)

重祯九年,烈风把蒙古人的怒吼,悉数吹向了长安。

长安城在这一声怒吼中落了雪,天地严寒,白茫茫一片;文武公卿也在这一声怒吼中失了神,满朝惶惶,等我下一个决断。

大雪纷飞不绝,群臣惴惴不安。我在公主府中三日闭门不出,将行后诸事皆安排妥当,最后吩咐人帮我备下轿撵。

“去城南,看道观里老树是否开一枝梅,送我远去长安?”

那道观因我而建,那梅自我幼年时,便在风雪中萧萧立然。

彼时我尚是隆昌皇帝膝下幼女,为躲避和亲之祸,挂名成了女道士,因此不见朱红宫墙,伴青灯黄卷。

城南因我拔地而起一座皇家道观,彼时皇帝笃信鬼神长生,道法日益昌盛。因此青烟缭绕的道观也不止是道观,也成了不少人的避难所与终南山。

但那时年岁不到,我实在想不到这些,我将每一个送来的女眷都当做姊妹,把每一个笑意朗朗的孩童都当做玩伴,将站在梅树下讲学的谢安,只当做一道长,青衣长衫,白鹤忘机。

他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我带着我的玩伴搬凳子,折梅花;他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我呵着手将雪揉成团,擦着他的衣角扔过去。

彼时哪听得进去他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只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而已。

后来我的玩伴都长成了少年,那些心计胆识样样不差的女儿家,又怎么只甘心做□□的女眷?

一场政变之后,他们,我,和谢安,都走出了那座道观。

朝夕之间,日转千阶。

谢安乘着东风扶摇直上,成了内阁的首辅,太子见之须躬身的权臣。他早年的事迹,一步步攀上高位的事迹,被人翻出来,嚼口舌,说是非。

那时朝堂民间,将近一半是骂他的,而另一半呢?

自然是骂我的。

他从泥泞中走来,当不得了了无尘,清质高洁的臣,而我,为了自保也好,欲望也罢,也于政治的漩涡中不得抽身。

从公主到长公主,从被迫卷入政变,到幕后策划政变,龙椅上的皇帝换了几个,我这长公主的权势愈发地熏天。

我虽是女儿家,不得朝廷任职,可权势地位,长安城百姓皆知。后来甚至有人写诗讥我讽我———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宦海几度浮沉,我和谢安都于心力交瘁时,回过这道观。

旧时月色照他梅边吹笛,仿佛一切未曾远去。

可梅枝在手,我无心把玩。

我疲惫地大醉一场,将头埋进衣袖里,沉沉睡去。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沉醉方醒,噩梦始觉。

命运欺身而上时,我和谢安都无力,他病入膏肓乞辞回乡,而突厥兴起,一夕溃破西北边防。

千里之堤将溃于蚁穴,我该如何,能保住谢安耗费半生心血,承了万人唾骂,为王朝留下的改革开端?

前线传来战报——长公主和亲,两国可通好时,我险些从轿撵上跌下去,却不悲只喜。

我以女子身弄权遭人记恨唾骂,可我也记得若干年前,庭院梅树下,谢安一字一句对我讲起。

“公主千金之躯,总有一天会站在高殿之上。可须知,天下黎民苍生,才是真正的殿宇。”

我不会让这殿宇塌。

我驱车向城南的道观赶去。

当年我避和亲之祸来此,可如今终究避不过去国离乡,举目四野茫茫。

可见人命数终究难以扭转,那我和谢安的十年,算不算老天恩赐的十年?

我只想再去看看那道观,再去看看梅花与谢安。

怕从此,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举目不见长安,故应难看梅花。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章